近日,在陕西省“三秋”农机农艺融合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场会上,几十种涉及粮食生产收、耕、种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齐聚陕西省兴平市马嵬街道办事处索寨村,进行现场作业演示示范,以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的耕作方式,让全省各地前来观摩的农机工作人员称赞不绝。
“这两台青贮饲料收获机是从德国进口的,每台两百多万元,属于国际*先进的青贮机械,一天的作业面积可达300~400亩。”兴平市美强草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美强告诉记者,“使用这个机械不仅收获青贮饲料效率高,而且收获的青贮饲料营养保全效果好。7月份购买到现在,已收割1.5万吨青贮玉米。”
现场的一台无人驾驶免耕播种机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围观。只见驾驶室里空无一人,而车辆却笔直地在田地里进行作业,遇到障碍物后自动刹车,智能判断障碍物情况,并主动避让。到耕地边缘后,会自动掉头进入下一单元作业。
据工作人员介绍,无人驾驶播种机使用卫星定位进行作业,路径自动规划,可以实现精准播种,行距误差不超过2公分,且操作方便,每天可完成100亩以上的播种工作量,在减少人力的同时,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我们在农机装备制造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农机与农艺不协调,导致我国机械收获效率和效果偏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瑞祥教授说,“目前欧美地区玉米种植行距基本都是65~66公分,但是我们国内的玉米种植小到40公分,大到1.2米,玉米种植的宽度与机械作业的宽度不相适应。”
“下一步,要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统筹协调机制,开展农业、科技、科研院校等多部门联合技术攻关,特别是农机、农技、植保、种子、土肥等部门要组建专家小组,破解农机农艺融合中的技术难题,建立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田,集成组装增产技术模式,制定适合陕西的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规范,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韬说。
据悉,近年来陕西省在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方面成效显著。陕西省农机部门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及机具,通过秸秆还田、饲草加工、秸秆收贮等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利用模式。截至2017年底,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达到25万多台,年加工秸秆饲草能力达到1000万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2.6%。2018年夏季共完成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1331.2万亩,利用率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