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勘单位原有的仓储理论和操作实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改革中主要受到以下两个重大因素影响:(1)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仓储观念还深刻的影响着地勘单位的仓储决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受生产能力不足的制约,社会物资总量长期不能够满足市场和生产生活需要,所谓的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仓有余粮”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心理需求。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变化,物资供应由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但由于地勘单位参与市场的行动较迟,观念的转化也较慢,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没有充分清醒的认识,因此在进行物资采购决策时还是自觉和不自觉的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心态和观念,进行较大规模的物资储备。
(2)经济批量采购理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后,经济批量采购理论的运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包括商业领域的库存也大多不按这一理论进行商品储存(就是所谓的零库存理论),而这一理论对地勘单位的仓储决策显得尤不适用。但是,由于观念转化的迟缓及对传统理论的迷信,地勘单位也还在有意无意间采用了这一仓储决策理论进行大规模的物资采购(当前的教科书在阐述经济批量采购理论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理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