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粮食机械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道路,奠定了我国粮仓机械的基础50年代初我国从原苏联引进了房式仓(苏式仓、矮胖子仓)、机械化房式仓、钢筋混凝土立筒仓、立筒库的标准化设备和烘干机、烘干塔等,包括全套图纸、文件和实物,实物是提供给北京市东郊面粉厂的原料立筒库。通过选型、定型对当时各种型式的粮仓机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技术整顿,克服了品种庞杂,规格繁多,零部件互不通用等问题,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技术比较先进的粮仓机械产品体系,为设计选用、定点批量生产,为粮仓机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并国产化以及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研究设计方面的成就,我国的粮仓机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的品种不断出现。以200th为基础,又完成了300th系列成套粮仓机械,同时,把过去已经定型的100th和50th的老产品进行了修改,重新定型,形成系列。通过200th筒库关键设备的研制,我国的粮仓机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钢板仓是一种现代的散装粮食仓库,装粮高度*高30m,因此各作业环节都必须依靠粮仓机械来完成。在设计钢板仓时只要配套选用所需设备就可以了,钢板仓的使用对粮仓机械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