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编看到一则消息,政府用无形的手助推了一把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艰巨事业,好像又给了石油企业什么信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透露,被称为“*严燃油车产业政策”的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文件内容,未来新建独立燃油车项目将被禁止,现有燃油车产能扩大也将要满足更加高标准的要求。同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准入门槛也将提高,从制度上杜绝“PPT造车”的现象再度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控制现有燃油汽车产业,鼓励投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防止盲目发展。这给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带来利好。
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政策上限制燃油车产业也不是啥新鲜事儿了,去年就启动了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政府一直在力推新能源产业。
但是,新能源汽车项目也不是有钱就能做,未来将出台的新规有助于防范新能源汽车项目成为一个单纯的资本游戏,并推进健康有效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真正落地。
此外,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政策、资本、技术三足鼎立,实力强大的新能源企业前景可期。那么传统油企呢?一些大型跨国油企,早已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跨国油企视挑战为机遇
布局新能源产业下游,竞不如合。近期BP宣称将收购英国*大的电动汽车充电公司Chargemaster,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利用其技术在英国1200个加油站推出超高速充电器。超高速150千瓦充电器,充电10分钟内便能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100英里,“超级马力”不是梦。
中国是全球*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接下来,BP充电桩的部署计划也将在中国推进。BP今年5月宣布和中国初创汽车企业蔚来汽车(NIO)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开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BP表示,充电站可以成为将驾驶员带到石油公司的“零售先锋”,用来销售咖啡、小吃,并保持人气。据悉,BP零售网站毛利率的一半来自非燃料销售。
壳牌为寻求更多元化的业务构成,去年收购了欧洲*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商NewMotion,这是壳牌在电动出行领域的首笔交易,此外还收购了英国第七大电力供应商First Utility,以及与IONITY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在10个欧洲国家开始部署充电站。
壳牌CEO范伯登在去年7月的世界石油大会中说过,壳牌计划到2020年之前,每年在新能源部门投资10亿美元,以推进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电力的转型发展。
去年2月,道达尔宣布将在法国加油站安装充电桩,并将与法国汽车制造商PSA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充电桩。多分析师认为,*终储能产品对电池的需求,将超过汽车行业。道达尔的投资范围也将涉及全产业链,包括油气、太阳能以及电池等。
图片来自《能源杂志》
此外,日本*大的燃料销售公司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等能源公司也在寻求在加油站建立电动汽车共享服务,以抵消石油收入下降的现状。
如果说,布局新能源下游充电桩只是各大油企发展道路上的冰山一角,那我们稍作了解可以发现,各大油企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策略共性是: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继续投资天然气,减少石油投资占比。当前,道达尔和壳牌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申请量上处于**位置,太阳能领域专利技术储备*多。BP和埃克森美孚处于第二梯队,在生物质方面表现突出。各大油公司各有侧重。
稳中加快推进新能源布局
回看国内,2016年1月,中石油和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智能汽车领域展开合作。中石油在华北、辽河、新疆等地开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肯尼亚开发当地的地热资源,在北京地区加油站尝试使用太阳能供电。
2010年,中石化就和北京首科集团宣布共同出资成立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7月,开始和北汽新能源展开合作。中石化大力发展生物燃料,成为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此外,中石化还推动形成了国内闻名的地热利用“雄县模式”。
相比国际油企,国内油公司能源转型更侧重和油气主营业务联系更为紧密的生物质燃料领域,发展相对稳健。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目前,我国具备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条件:一、虽然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期成本较高,但成本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出来;二、当前正值中美贸易紧张时期,进口汽车加征关税较为利好国内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发展。石油公司布局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自身有一定的优势。
综合新华网、中国石油报、经济参考报等媒体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