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顺势而为 打造长江物流综合体系

发布日期:2014-06-23 来源: 货架产业网 查看次数: 156
核心提示:甲于江左,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描绘的是近代芜湖凭借通达四海三江的区位优势跃居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后,物流集散市场的繁华景象。 几百年后的今天,中央关于建设长

  “甲于江左,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描绘的是近代芜湖凭借通达四海三江的区位优势跃居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后,物流集散市场的繁华景象。

  几百年后的今天,中央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又一次将世人目光聚集在了这一条横贯东西的水道上。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坐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拥江近海的独特地理优势。如何承接政策利好,在这盘谋划良久的战略新棋局中成功“落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芜湖航运正积极谋划,以打造长江物流综合体系为突破口,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发达航运拉动临港经济

  6月15日晚,奇瑞汽车芜湖滚装码头彻夜未眠。这一天,来自长安福特的600台商品车在这里上岸交接。码头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卸船,这样才能腾出地方好交接次日下午在这里上船出口的奇瑞汽车。16日下午,553台奇瑞瑞虎汽车在这里装船前往上海港。在那里,它们将赶上国际货轮远渡重洋,*终到达俄罗斯kotka港。

  “这艘船已经是奇瑞从码头出口的第四条了,上半年已有1782台奇瑞汽车在这里漂洋过海。”码头运营方面负责人刘剑告诉记者。作为长江沿线**一个由企业建造的汽车专用滚装码头,该码头有着独特的商品车仓储与运输优势。在2008年投入运营至今,依赖其身居芜湖优良的区位优势与分拨特点,码头的吞吐量年年攀升。而奇瑞每年90%的出口业务都是从这里上船出海。

  不过,仅依靠奇瑞的内部业务已经无法让码头“吃饱”。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码头的业务量增加了30%以上,绝大部分都是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大客户,平均每月有超过6000辆车在这里上岸分拨。“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将重庆、大连等沿江城市生产基地的商品车运至码头装卸,再依赖芜湖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下属公路物流分拨至上海、杭州等临近江浙沪城市。一方面凸显了大宗物流走水运廉价、安全等优势,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配板短程分拨的便捷迅速。物流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自然增加了。”滚装码头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汪洋解释。实际上,这样以码头为中心的大物流循环分拨模式正在越来越受到大客户的认可和欢迎,今年1-5月份,码头的吞吐量达到3.2万台车。6月份上半个月,已有近4500台车在这里进行分拨。

  事实上,芜湖的港口正在由传统装卸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型。芜湖港储公司实行“平台+基地”运作模式,发展供应链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裕溪口煤码头则拓展煤炭储备、精配、中转、配送业务,打造适应个性化需求的“煤炭超市”。

  低廉的物流成本是商品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不仅仅是奇瑞,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代表之一海螺水泥也深谙水运优势。作为承接海螺水泥运输的老客户,芜湖红日航运公司董事长夏金波告诉记者,该公司承接的水泥熟料等大宗货物的航运任务正以20%的增速年年递增,今年将至少运送5万吨以上的水泥原料。相对于公路运输,像水泥熟料这样的大宗物流,水运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数量大、运费低、污染少、更安全等方面,在远程运输上优势则更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海螺的大部分基地都建设在沿江一带的原因。”

  “便捷低廉的水运物流体系为我市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家用电器、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以水兴市的传统再次得到佐证。”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长江航运枢纽之一,芜湖的长江货运与四大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至少超过80%.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特色经济,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临港经济模式正日渐形成。

  目前,我市拥有的船舶运力超过600万吨,运能甚至超过湖北、江西等省的全部运能,各类航运企业约187家。201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312.99万吨,同比增长12.7%;完成汽车滚装量74321辆,同比增长3.2%;完成外贸量189.87万吨,同比增长21.9%.今年1至4月份,芜湖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3241.19万吨;商品汽车滚装量25718辆。

  航运产业借“势”转型

  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中,航运产业本身如何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转型升级、借“势”出海同样是芜湖人面对的重要命题。

  倚江而兴的芜湖内河航运发达而繁茂,船舶制造与交易在全国首屈一指。去年我市交易船舶677艘、交易金额13.81亿元,船舶交易量连续4年名列全国**。今年1-4月份,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共完成船舶交易325艘、交易金额7.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5%和84.77%,交易量继续稳居全国之首。

  与此同时,依照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要求,我市水运产业正在“华丽转身”。去年,我市完成老旧船舶拆解47艘,发放补贴资金511万元;目前累计拆解船舶383艘,发放财政补贴资金5522万元。启动现有码头靠泊能力提升工程,以适应长江航道维护水深提高后,满足到港船舶大型化需要。引导船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首艘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船在芜开建,推动船舶向大吨位、专业化、高性能方向发展,迈入船舶建造业的高端细分市场。

  船舶油改气项目在我市取得突破。作为全国首艘取得LNG燃料动力改造检验证书船舶,“红日166”轮为全国推广船舶LNG燃料动力改造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时为交通部相关6大课题研究和相关规范政策出台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据。已批准后续6艘LNG燃料动力改造船舶又完成3艘,并积极优选下一批申请试点改造船舶,完成4艘实船勘验。积极开展LNG水上加气站规划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记者从市港航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持续推动水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完成芜湖航运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选址及方案设计,力争年内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继续开展船舶油改气,申报扩大试点船舶,推进lng加气站建设。推动码头采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技术,督促企业加强装卸工艺改造,推行港口散货封闭式运输,有效降低港口生产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着力培育干支直达和江海联运航线,增加定期内支航班班次,引导港航企业向跨多种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服务供应商转型。

  不可复制的长江岸线资源是我市依托黄金水道发展的独特优势。市港航局方面表示,根据芜湖港总体规划,该局还将进一步推动芜湖市长江支流岸线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完成,加快港区布局规划调整,积极与临港工业和开发区做好衔接。同时,配合相关县区政府加强对荻港、新港、无为等港区老旧码头的清理整合;严格依法审核涉岸项目,*大限度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项目为龙头,加强社会投资水运建设项目储备,促进港口持续发展。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