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冬琴,吕军。土壤质地对连续免耕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生态学报,2014,34(2):-.土壤质地对连续免耕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龚冬琴u,吕军1‘3’(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S;2.浙江大学教育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在每个选择田块中,采集0―10cm和10―20(:m两个层次的土壤样品,分为环刀样,原状土样和化学分析样。每个田块上下两个土层的环刀样和原状土样均取3次重复,化学分析样则采用“S”形取样法取多点混合样品。新鲜土壤运回实验室后,去除可见的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和较大的沙砾,置于室内自然风干、过筛,以供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表1供试土壤的机械组成Table土种免耕年限(采样田块数)粉粒黏粒壤质Loam小粉泥、青紫泥、黄化青紫泥粘质Clay腐心青紫泥、黄泥砂田因为要求取样田块在种植制度、施肥方式和施用量、水稻播种时间、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一致,因此本研究中不同免耕年限的取样田块数目1.2土壤理化性质测定meter)现场测定,紧实度值每2.5cm土层深度测定一次,在每个田块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定一次。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全自动快速定氮仪(德国定。土壤其他理化性质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测定,即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采用湿筛法、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采用吸管法、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碱解氮含量采用碱解扩散硼酸吸收法,速效磷含量采用NH4F+HCl―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样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质地分类按照国际制质地分类标准。由于一般土壤中可溶性盐和碳酸盐在各级土粒中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故将盐酸洗失量不计人各粒级中。
1.3数据分析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中的*小显著性差异检验法(LSD)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a= 0.05)。本研究以连续两年免耕为时间节点进行土壤紧实度分析,为了避免采样田块数多的免耕年限所占的权重过大,采用将免耕1年和2年,3年和4年,5年和6年的紧实度值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的方法,使相互间的权重相等,例如,免耕1年和2年的紧实度值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算法为/2,其中wn,为免耕1年的**块田的紧实度值,X代表免耕1年的田块数。免耕3年和4年、5年和6年的紧实度值数据加权平均以此类推。
埘铽馘T奘,2结果与分析2.1免耕对两种质地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小粉泥、青紫泥、黄化青紫泥、腐心青紫泥和黄泥砂田等5种供试水稻土样品的砂粒、粉粒与粘粒含量在各种耕作前后均未发生显著改变,样品标准差较小(表1)。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根据粘粒含量的大小将研究的5种土壤类型分为粘质(平均粘粒含量28.64%±2.65%)和壤质(粘粒含量19.88% 3.13%)两个系列,从而分析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免耕方式的响应规律。
本研究试区位于老水稻产区,水稻土剖面(犁底层)发育良好。供试土壤在传统耕作条件下犁底层一般位于地表以下1220cm.对常年翻耕土壤表层紧实度的大量野外实测结果显示,两种典型质地(壤质和粘质)土壤表层紧实度均很低,大多小于200kPa,但随深度而逐渐增加,并分别在17.5cm和20cm附近紧实度增加迅速,出现土壤紧实度从逐渐增加到迅速增加的转折点,此时土壤紧实度土层深度Depth/cm壤质和粘质水稻土在不同免耕条件下土壤剖面紧实度变化值约为375kPa.参照SaiediRad等提出的判断方法,本文将土壤紧实度变化的转折点作为水田土壤耕作层与犁底层的划分标准,即紧实度<375kPa的水田表层土壤为耕作层土壤,而紧实度出现375kPa时对应的土层为水田犁底层土壤。
从可以看出,免耕条件下壤质和粘质稻田土壤平均紧实度值均显著高于常年翻耕土壤,且粘质稻田土壤紧实度值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0.001)。随着连续免耕年数的增加,紧实度<375kPa的土层(即耕作层)深度递减,意味着多年连续免耕后粘质与壤质稻田土壤耕作层均明显变浅。不同质地稻田土壤紧实度值对免耕年限的响应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壤质水稻土在免耕5―6年后,土壤耕作层平均厚度从17.5cm下降为12.5cm,减少了5cm左右;粘质水稻土在免耕5―6年后,土壤耕作层平均厚度减少了10―15cm左右,厚度平均仅为5―10cm左右。与壤质土壤相比,在相同的连续免耕条件下粘质水稻土紧实度增加、耕层变浅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年翻耕土壤相比,免耕6年后,壤质水稻土0―20cm土层的紧实度值平均增加了32%,而粘质的平均增加了90%.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壤质土壤10―20cm土层紧实度增加*为明显,而粘质土壤2.5―10cm土层紧实度增加*为明显。
土壤拂理性质免耕6年与常年翻耕条件下两种质地土壤各物理性质之比壤质和粘质稻田土壤容重在不同耕作条件下呈现的变化规律与土壤紧实度的变化相一致。
与常年翻耕土壤相比,连续免耕6年后壤质土壤0― 10cm土层的容重无明显变化,10―20(:m土层的土壤容重则平均增加了13%.免耕6年后粘质土壤0―10cm土层容重显著高于常年翻耕土壤,平均增加了26%,但是其10―20cm土层容重变化不明显。与壤质土壤相比,免耕条件下粘质土壤表层紧实度和容重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
农田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对于土壤肥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常年翻耕通常使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除非土壤有机质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耕作条件下壤质水稻土010cm水稳性团聚体(>0.25mm)含量高于粘质水稻土;壤质土壤在免耕6年后0―10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平均增加了8%,10―20cm土层平均增加了4%;粘质水稻土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在免耕6年后0―10cm土层增加显著,增长了28%.因此,免耕对粘质稻田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大于其对壤质土壤的改善。
2.2免耕对两种质地水稻土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粘土壤土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免耕年限的变化情况Fig.3不同质地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也呈现了对连续免耕措施的不同响应。在无秸秆覆盖的条件下,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壤质和粘质土壤010cm表层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壤质土壤总体呈现随免耕年限延长而提高的趋势(有机质:厂2 =0.59,尸<0.05;碱解氮:厂2=0.30,尸=0.20,),而粘质土壤中则总体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有机质:r2=0.79,P<0.01;碱解氮:r2=0.60,P<0.05,)。对1020cm土层而言,两种质地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明显低于土壤表层,且随免耕年限的延长呈现降低的趋势(壤质:有机质:r2和碱解氮含量的差异性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粘质土壤中两者的差异性则逐渐减少。
君蠢if轵2.3免耕对两种质地水稻土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在020cm土层中,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从可知,与常年翻耕土壤相比,连续免耕6年后壤质水稻土土层和1020cm土层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9%和43%,粘质稻田土壤分别增加了17%和47%.从整个020cm土层来看,连续免耕6年后壤质和粘质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32%和39%.以上结果表明免耕有利于壤质和粘质稻田土壤速效磷的富集。究其原因,可能是连年免耕稻作使稻田土壤pH值上升而进一步趋近于中性(如壤质稻田土壤010cm和1020cm土层pH值分别上升至6.21和6.59),降低了土壤固磷作用,在连年施用磷肥的条件下,提高了壤质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另外,由于连续免耕造成土壤耕作层变薄和犁底层抬高,使作物根系进一步向浅表土层聚集,对土壤磷素的吸收和耗损也更集中在表层(010cm),土层的磷素含量增加更为明显。
壤土速效磷粘土速效磷壤土速效钾粘土速效钾土壤各化学性质免耕6年与常年翻耕条件下两种质地土壤各化学性质之比两种质地土壤0―20cm土层速效钾在连续免耕6年后分别下降了22%和8%.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农民施肥主要以碳铵、尿素和磷肥为主,钾肥施用较少,且无秸秆覆盖,使得土壤钾素每年因作物生产而耗失,却缺乏补给,致使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
3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免耕处理导致壤质和粘质稻田土壤的紧实度值均显著提高,耕作层明显变浅。这主要是由于连续免耕土壤受到机械压实且缺乏扰动,使得土壤颗粒之间排列更加紧实。然而,与壤质土壤相比,免耕条件下粘质土壤表层紧实度和容重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稻田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对环境变化的缓冲和自我调节的功旨,而壤质土壤比粘质土壤具有更好的结构性,缓冲能力也高于粘质土壤。但是,也有人观测到在免耕与常年翻耕条件下旱作粘质土壤(粘粒含量高达60.9%)的紧实度值差异不明显。与旱作土壤相比,长期渍水的环境不仅提高了稻田土壤的承压受力,而且强化了土壤粘粒向下的淋移积淀作用和稻田土壤的还原性生境,使得长期连续免耕稻田土壤结构更加趋于紧实、犁地层发育过程得到进一步强化。还有研究表明,稻田连续免耕虽然增加了土壤紧实度,但也会因冻融作用、土壤动物活动和根系的伸展等,会缓解土壤压实,甚至会使犁底层变得不明显。免耕对农田耕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终土壤紧实度的变化是各种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本研究没有观测到土壤犁底层被削弱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南方粘质稻田连续免耕且无秸秆覆盖条件下,在导致土壤耕层紧实度增强和削弱的多方面作用中,紧实度增强作用是优势过程,这与Wolkeki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针对我国南方的粘质水稻土,适当进行间歇性的翻耕,缓解常年免耕引起的稻田耕作层变浅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秸秆覆盖的条件下,壤质稻田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随免耕年限的增长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粘质稻田土壤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免耕年限的增长而显著降低。由于没有作物秸秆的添加(覆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根系的残留量及其腐殖化和矿化作用的平衡关系。当土壤中残留根系的腐殖化作用大于土壤腐殖质的矿化作用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反之亦反。在本研究的粘质水田土壤中,连年免耕导致土壤紧实度显著增加可能会减少作物根系的生长量,因此,在没有其他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如秸秆覆盖)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腐殖化平衡有可能向着土壤腐殖化减弱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另一方面,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由于缺乏土壤扰动和混合过程,土壤中大多有机碳并不是与土壤粘粒形成有机一无机复合体,而仅以颗粒有机质的形态被砂粒包围,使得土壤有机质与粘粒的相关性下降,这也是导致不同质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随免耕年限的变化趋势各异的原因之一。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免耕与秸秆覆盖相结合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杨显云的研究表明,经过3季稻草覆盖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3.5%,耕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因此,在我国南方粘质水稻土上推广免耕技术时,应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对稻草进行综合利用,以实现免耕稻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4结论连续免耕对不同质地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无秸秆覆盖条件下,连续免耕对粘质土壤0―20cm土层紧实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壤质土壤的影响,使得粘质稻田土壤耕层变浅现象更为明显。壤质水稻土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而提高,而粘质的则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免耕方式对壤质水稻土的适宜性总体优于粘质的。土壤质地是影响稻田免耕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能是造成目前大量相关的对比性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据土壤质地的不同进行选择性地实施免耕技术,并结合秸秆覆盖及间歇性的翻耕等管理措施,是实现免耕技术可持续应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综合考虑耕作效益和土壤性质的变化,建议我国南方的粘质水稻土至少应隔3―4年进行一次完全的翻耕,而对于壤质水稻土的翻耕间隔可以略长。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