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划,到2020年,云南省生产性物流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运作效率显著提高,物流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综合成本明显下降;生产性物流服务实现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六化”。
经报记者 普腾中木 实习生 王 维
生产性物流业是物流服务系统中面向生产部分,侧重于为生产者提供物流服务的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链完整存在、运转流畅、实现国际分工和转移的基础条件,是带动物流市场的主要动力,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十三五”期间,我省生产性物流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经报记者获悉,《云南省“十三五”生产性物流业发展规划》已出炉。按照规划,到2020年,云南省生产性物流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运作效率显著提高,物流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综合成本明显下降;生产性物流服务实现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六化”。
重点工作明晰
近年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给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要道,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云南提供了重大发展历史机遇,其中,也给我省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在此背景下,云南将按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等战略,形成衔接顺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高效、绿色低碳、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物流体系,打造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升级版,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生产性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国际物流等领域发展明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先进、便捷高效、联通顺畅、效益突出、绿色环保的生产性物流体系,为云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5年中,将推动生产性物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使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明显下降,带动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例降低至17%左右,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云南生产性物流业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带动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推动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规划,云南将促进生产性物流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提高运行效率;打造生产性物流体系网络化、一体化,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生产性物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增强服务水平;提升生产性物流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发挥技术能力等。
在明确了目标任务后,我省生产性物流业的工作重点也已明晰:着力推动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生产性物流业标准化与信息化,改善生产性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及集装箱运输。
还包括培育和发展生产性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物流,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积极推进绿色物流发展,探索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等。
未来有看点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物流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物流企业发展走上快速轨道。
在生产性物流业方面,行业的发展理念、资源配置、基础建设、信息化水平以及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等均有明显进步和提高,为推动云南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促进沿边开放、经济繁荣和边疆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省生产性物流业呈稳步发展势头,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4年全省货运周转量1759.6亿吨、货运量11.62亿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77.6%和120%。物流业增加值2014年达768.89亿元,比2010年增长77.43%。
近几年来,生产性物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全省生产性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制造业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能力大幅提升。
同期,云南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物流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以铁路“八出省五出境”、公路“七出省五出境”、水运“两出省三出境”以及航空、管道为主体的公、铁、航、水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生产性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也有所增强,全省拥有***5A物流企业1家,4A级11家,物流企业由提供传统运输、仓储服务向信息化、综合化、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延伸。
总体上看,全省生产性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转型升级初期,物流效率和服务能力仍然偏低。可以看到,在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云南生产性物流业还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其未来发展前景,也充满着可供期待的看点。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