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信仰的时代,这是个被怀疑的时代,也是*光明的时代。2015年,“互联网+”的风潮,以其强大的威力改变着整个产业及资本市场,我们不能只是把这股风潮看作一场台风,因为风会停,而风潮背后产业逻辑演变的脚步不会停。 近期听了一次《罗辑思维》中李国刚老师的课程,当听到很多传统企业因感受到危机而纷纷投入重金选择互联网化时,当国刚老师分享APP和微信如何做产业的强心针时,豁然发现,其实所谓互联网化,选择微信或者APP,都殊途同归。如同APP开发一样,把企业作为一个生态“场景”,或者沿用微信开发的思路,去设计开发企业管理,这是否就是物流行业的人间正道呢....... 互联网企业强于“场景”短于内容,每天一分钟的罗胖用语言诠释了一个商业模式(当然这次四小时的跨年演讲,再次使我醍醐灌顶)。这个“场景”包含了社交、用户、体验等原始部落的交易行为,体现了亘古不变的商业价值。在开发APP的过程中,以及认为APP已经具备物流互联网标签时,必须认识到,我们真正开发的是一个交易服务“场景”而不是代码。前段时间,一位从业近二十年的老兵搞不清楚,为什么一家营业5亿、利润上千万的公司,其市值还不如一家营业5千万,亏损1千万的年轻公司(成立一年)。 奉劝大家,不要再跟风做APP了,也不要认为有了APP就是一家互联网化的物流公司。但可以选择做跨界打劫,用开发APP的思想重新设计企业“场景”,让企业交易包含“社交、内容、分享、链接”等环节。 首先,服务不仅是服务或案例,还应该加入内容。 例如,方案包含哪些产品,产品又有什么故事。如果口口相传不能提高客户的真实体验,那么你的管理场景是否实现了可视化,你选择的智能视屏或直播模式是什么?这就让我们意识到,原有人与机器工作任务分离的模式需要一些改变了,人机互联在物流行业已经迫在眉睫。 其次,现场不再是现场,而是互动。 所有的业务全部按条码操作,一个二维码记录了一单货物的前世今生。看照片和故事,进入链接,顺便跟踪一下,没准搭讪一下,然后看到了执行的漏洞和管理的盲点,再顺便做下客户回访,一单货物通过流量变现的机会就这么实现了。对比从前,全流程离我们已不再遥远,现在我们可以做到全流程服务,降低甚至削除投诉与挑战成为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孤立的。 其实一切的物流服务,都可以模仿三星系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迭代。客户可以对包括流程、服务人员等各项服务进行评价。这时,物流公司不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社交场所,公司可以公开所有的信息,对外开放服务,可以看到每个项目的场景,每个流程的数据,看到所有客户留言以及公司反馈,从而参与整个服务与分享的过程。 再者,物流现场不再是一个现场区域,而是一个直播间。 智能设备覆盖全部作业,人、货、车被记录和跟踪,实现数据共享与服务连接,实时碎片,永远在线,未来已来。其实,物流企业还停留在“过剩经济时代”,通过销售寻找客户,尽力让客户知道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且多数成为了“流量客户”。因此,物流企业都在找寻下一个入口。 很多企业微信都有内容,但仅用来发布信息,作为一种广告宣传工具而存在。物流企业应该选择更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参考微信的设计思路,有内容和故事让让商业变得更有价值。海尔的商业故事是从砸冰箱开始的;可口可乐追求的商业价值,通过“让可乐不是可乐,而是对经典电影的回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日本宅急送的商业价值在多年前通过一个投递呗暴雨投递的故事传递开来。 任何一个精心研发的商业模式,必然是有内容、有价值的,客户能真正感受的不是价格、不是经验,而是企业背后的思想,以及能代表行业未来的价值趋势。物流行业长于谈价格,短于谈价值,以后企业还是要学会多谈谈物流的故事。 有内容故事 互联网世界设计了很多互动项目,同样,实体物流经济领域也应该开发很多项目,以丰富我们的故事,让客户“动起来”,比如《罗辑思维》里的“孝心大米”把大米与尽孝连接在一起。物流行业属于一线商业,虽传递着每单交易,但较难直接与客户合作,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学会可把自己的服务产品融入到客户产品中,从而建立物流服务产品的故事。 有跨界合作 互联网经常引入跨界合作,比如跑步,我们都用智能手环,突然有一天,做公益也与跑步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商业场景是工业时代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再比如,优衣库和人人网合作推出“排队游戏”。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家不囿于自身的企业,就有了对外合作的可能。 有效率、有情感 现在物流行业做好服务很不容易。首先,线上、线下客户需求多样化,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比如同款SKU服装商品,由于线上、线下模式不同,物流服务也就存在差异,减少差异化统一服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服务标准化可以体现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原有信息开放度不够,运输路线经过各级经销体系被层层屏蔽,现在市场行业的垂直度越来越高,物流已经进入到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产品效率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例如ZARA从设计开始到全球上架供应周期仅需15天,效率已成为实体物流转型期的关键培育点。 小米的MIUI操作系统是在用户反馈基础建立的,小米客服占公司总员工数1/2以上,这部人只做客户反馈与沟通,这种思路适用于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通过建立与客户的联系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获得新的商业机会。既然要做互联网,就需要做到情感与需求的整合。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