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建立铁路为引领、公路为节点、机场为依托、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跨区域、低成本、门对门、陆空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枢纽城市打造成为面向国内、服务国际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经济和产业高地。”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汪鸣近日在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太原市铁路局联合举办的《三大战略与交通运输空间发展格局》专题讲座上为山西物流业把脉开方。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发展契机下,山西正在酝酿构建现代物流新体系。去年出台的《山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称,该省将全力打造中鼎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实现物流产业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前不久,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太原铁路局调研时指出,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物流云平台建设,发展互联网+物流,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结构、降成本、促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汪鸣表示,三大战略下,区域政策的要点是统一国内大市场,既是区域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汪鸣认为,“三大战略”的基本目标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不同层次的发展结构。“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之新,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已从过去相对分割、以点为主的分散发展,逐步向通道化连接各个经济区域,推进区域之间整体协同发展转变,形成区域之间密切联系、向外多向辐射、开放发展的新格局。”汪鸣说,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纵深、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培育内生性能力强的城市群、提高我国版图为核心的海陆双向国际辐射能力。
因此,交通运输也将作出符合辐射范围要求的高效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与空间尺度匹配的运输服务的一体化进程,构建层次清晰、分层衔接的跨区域交通运输通道、枢纽协同发展的网络化、国际国内辐射的综合运输体系,为跨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提供重要先导和保障基础。
在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的今天,占*终销售价格50%左右的物流成本令企业苦不堪言,降低物流成本以提升煤炭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在哪里?对此,汪鸣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相同运输条件下,为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应该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各个环节的运输成本。而在当前的供需环境下,普降铁路运输价格很难换来煤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此外,政府应该在市场监管上做好文章,保持和维护好企业在同等规则中竞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西现代物流建设持续加快。“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和“天字型”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内畅外联的物流通道网络基本形成。山西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启用,并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全面对接,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山西省节点。先后出台的《山西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了山西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覆盖煤炭主产区及周边省市的运销网络体系、商贸物流基地、农村便民连锁配送网络等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也在逐步完善。
正在建设的中鼎物流园是山西**的5A级综合物流园区,以互联网+物流的创新模式,通过实体与信息同步建设,以云技术和宽带山西为支撑,以满足数据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需求为目标,形成“云聚万商、流通万家线”线上线下快捷交易的综合智慧物流园。山西智慧物流云平台建立后,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数据监控、第三方结算、仓单质押等产融结合的集约化服务。作为山西物流的龙头项目,中鼎物流园旨在建设立足山西、辐射中西部、面向全国的物流园区,提供传统物流服务、商贸服务、保税服务,同时引领全省物流业向现代化转型。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拉动全省GDP产值300亿元。
汪鸣表示,当前,山西面临着传统产业转方式和产业体系重构的抉择,着力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能力减弱的替代。因此,需要寻求产业链的整体构建,依托供应链服务密切产业链联系。其中,物流是供应链构建中的核心力量和粘合剂,运输是重要的服务条件和环境支撑,要打造通道化、枢纽化、通道和枢纽结合的运输与物流整合化运输服务产业以及与物流服务产业相匹配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基础产业、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联动发展、整体发展的全新格局。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