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物流业增长明显,总物流支出与物流投资大幅提升,国内越来越多的传统运输企业开始涉足第三方物流领域。
数据,2014 年中国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为人民币4.3 万亿元,同比增加18.7%;2014 年总物流支出为人民币10.6 万亿元,同比上涨6.9%,2004-2014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5%。另外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15年1-10 月,社会物流总费用8.0 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1-9 月回落0.2 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3.9 万亿元,同比增长8.7%,较1-9 月增速低了0.3 个百分点,虽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同期GDP增速。
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全球物流业趋势。为了缩减开支、提高经营效率并且专注于制造及零售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将一些功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自20 世纪90 年代初起,离岸制造业务骤增,并且国内供应链及其国内物流管理需求转变至国际供应链及其国际物流需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5年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中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中远集团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业务的基础上,2002年初成立中远物流公司,重新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扩大,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
(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
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愈发重要。企业要双管齐下抓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如中远集团和小天鹅、科龙联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异地货源,取得可观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
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都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入世后激烈竞争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才有可能延伸触角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