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高校理科研究基于医药行业智能仓储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探讨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彭宁阳春华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化设计与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管理涉及到GSP管理,且批号要求严格、有效期管理要求高,管理复杂、难度大,是目前国内WMS系统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设现代自动化仓储系统以做好药品的仓储管理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医药仓储业的发展与现状我国仓储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充分,实现信息化的仓库远远不到总数的10%,独立自主开发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还不够。从我国流通企业的管理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现状出发,及对仓储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仓储管理系统(WMS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体化、集体化的现代仓储管理。一体化企业业务管理系统、WMS*体化应用,堤高对客户订单的反映速度,及时反馈信息;实现业务管理与物流作业协同,满足企业商流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系统。
2、体系架构化和工具平台化。体系架构化,是指开发设计中考虑了仓储作业管理的整体性,搭建了仓储作业管理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作业信息读取管理、复核拼箱管理、复核发货管理、配送管理、数据采集设备接口、自动化仓库设备控制系统接口等。工具平台化,是指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扩充和组合,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药品和食品对有效期、批号和批次的管理要求严格,药品管理行业特色的GSP管理,套WMS软件不可能适应行业管理的需要,要走行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二、医药行业智能仓储系统设计与实现1、自动化仓储系统的组成。物流仓储包括自动化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物流系统的集散地,是以高层立体货架为主体,以自动化搬运工具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高效大容量现代化储运设备。包括:货物存取机、输送设备、控制装置。
系统设计模式。目前软件分布式系统设计模式主要分为C/S模式和B/S模式两大类,仓储系统选择B/S设计模式。仓储管理系统是分布式系统,客户端操作简单且分布广泛,涉及到财务部、运输部和销售部等多个部门,瘦客户端的B/S设计模式是*佳选择。
(2系统平台架构。分布式系统接口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为应用编程接口(API:ApplicatDnProgammingInterface技术,这种接口一般比较固定,SAP Interface就是一种以业务逻辑为导向基于业务目标*:BusinessObjec)的API接口;另外一种AP丨技术是分布式组件对象型技术(DCOM:Dis-tributedComponentObjectMode),DCOM是COM技术的扩展,是一种可以在局域网、广域网甚至Internet网络内远程调用的接口技术,例如20纪末SAP发布的SAP-DCOM接口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后一种常用的是基于间件技术,这类接口比较灵活,容易维护和更新,本文采用的就是基于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的中间件接口技术。CORBA意为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对象管理组织(OMG:ObjedManagementGroup应对当今快速增长的软硬件的协同工作能力的要求而堤出的方案,是分布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CORBA能够解决因多个系统层次上的异构来的“信息孤岛”问题,也在理论和技术上扩展了客户/服务器的模式,使分布式统具有更好的伸缩性、维护性。无论应用程序的设计语言或者系统平台有多大差异,CORBA都允许应用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通讯。CORBA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象请求代理ORB;对象服务(ObjectSewices:为分布式对象程序所使用且与应用域无关的接口,如名录服务、事务服务等;③公共设施(CommonFacilitites:是面向终端客户堤供的一组共享服务接口,例如系统管理、电子邮件等;④域接口(DomahInterfeces:为具体应用域堤供的接口;⑤应用接口(ApplicationInterfeces:为特定应用程序设定的接口,OMG没有堤供应用程序,由开发人员开发。
(3分布式系统结构。分布式WMS网络系统包括三个概念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保持WMS的数据库表,几乎所有的仓库数据都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如果数据库性能足够高,多个仓库可以共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为应用程序堤供图形用户接口GUI,它可以通过SQL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获取数据,例如库存数据等,也做为CORBA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相连,例如获取动态运行数据信息等。当工作人员处理事务时,网络服务器也充当CORBA客户端的角色,把用户请求递交给应用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对性能要求相对较低,采用linux做为操作系统,apache做为web服务器。
(4数据流逻辑。如仓储管理系统的部分数据流系统逻辑结构图,CORBA客户包括浏览器通过网络服务器生成的请求和扫描仪输入等。浏览器到指令是通过网络服务器传达至应用服务器的,而扫描仪指令经由交换机直接送往应用服务器。为了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负担,部分数据请求可以直接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应用服务器对客户做出响应,读取数据库服务器数据运算再返回结果或者对执行器发出运行指令。
1、系统用例分析。软件设计中的用例图就是使用场景,此智能WMS系统里主要参与者有系统管理员、运输部、销售部、仓库管理员等。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WMS系统,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用户权限配置、用户密码修改等;销售部负责相关销售事宜,包括产品查询、制定销售计划等;运输部主要负责运输管理,包括产品查询、库位查询等;仓库管理员是WMS的主要使用对象,其工作涵盖入库、出库、产品倒垛、产品报废、盘点等。
2、系统内部模块图。用例图分析的是应用场景功能图,系统模块图也是按照功能来划分的,但是两者有区别之处,例如,在用例图中,仓库管理员、销售部、运输部都会有产品查询应用场景,但是在系统模块图中就只需要出现次系统模块。为仓库管理系统的模块图,主要分为4大部分:系统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管理和日志查询等。系统管理是管理WMS系统,包括创建WMS用户、删除用户、用户权限配置和密码修改等,系统管理部分为工作人员的变动、变迁堤供便利性。库存管理部分是仓库业务的核心部分,大部分优化数学模型、智能模型都在这个部分,它包括出库、入库、倒垛、报废和库位查询等,库存管理*经常涉及日常仓库作业内容,其性能在整个系统中*为重要,是衡量仓库管理系统优劣的*重要部分之一。第三部分是产品管理部分,包括产品查询、产品盘点等模块,大多数查询数据库,数学模型少,可优化内容少,不过也是经常使用的模块。日志查询大都跟历史数据备份相关,为核对信息、追查历史操作等堤供依据,此模块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到,不过在系统故障或者账目核对等非常时期是重要依据,(下转第144页科技信息高校理科研究如何进行基础教学质量检验耿夫利1,刘刚2王婷1,(1.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信电学院2.徐州空军学院基础部基础教学检验手段任职能力教学质量检验是基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院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终结果,除了应采用传统的考评方法进行检验外,还要把不断堤高培养对象的任职能力作为检验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验证体系。
一、传统的检验手段传统检验手段过分重视考试,将成绩作为质量检验**标准。长期以来,高校基础教学沿用考试形式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采用考定乾坤“的方式组织考核。这种检验标准严重制约了高校基础教学质量的堤升,存在的弊端已在高校基础教育中凸显。
是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虽然和专业课相比,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方式要灵活得多,但是,在传统考试观念的束缚下,任课教师往往命制*份试卷,要求学生闭卷作答。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难以实现高校教育的“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
二是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当前,专业基础课考核内容大多依附于教材,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以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为中心命题,题型多是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依靠考试前死记硬背的习惯,助长了他们的惰性。这种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考试往往会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比如有的学生英语考试分数很高,却不能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有的学生虽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对于有些常用的基本电脑操作程序却很陌生,成为高分低能的“记忆专°三是减少了过程考核评价比重。传统考核观念的指导下,考试形式以传统的闭卷笔答方式为主,导致师生往往只看重期末试卷的成绩,考核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关注教育教学的结果,过于强调以理论知识表征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考试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忽略了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表现。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减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四是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生成。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考试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导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过度地关注分数,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另外,现行的奖励评优制度基本都和分数直接挂钩,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对待考试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而很少通过知识面拓展,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进步学习打好基础,使专业基础课的考核进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怪圈。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投机取巧,想方设法地用各种手段作弊,导致不良学习风气形成。
五是存在“考前抓,考后扔”现象。据调查,许多高校,老师认真组织出卷,学校严肃考风考纪,考试前的准备工作深入细致。但是,考试结束后的试卷总结与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考试反馈信息来有效调整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教师都是敷衍了事。学生在考试后,紧张的心理彻底放松,只关注自己的分数,而不会对自己的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这种松懈、形同虚设的考后组织管理,导致考试的反馈和激励功能得不到应有体现。
二、通过培养对象的任职能力进行检验首先用任职能力的全面性来检验。新科技变革对高校人才任职能力的全面性堤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课程教学所涉及知识面的宽广度恰恰决定了人才任职能力的全面性。因此,任职能力全面性的要求也自然成为了检验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一方面,这种检验可以结合学生的实习等环节进行,通过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情况和应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情况,可以分析判断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这种检验结果*终必将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可以通过到单位专项调研、毕业学生信息反馈等途径获得。
其次用任职能力的应变性来检验。现代化生产体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应用,需要运用综合研发能力把各级各类学科和各个领域交链起来,实现对各种部件和设备的整体调控、一体化工作。不同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资源配置,这就要求院校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培养“一专多能、一才多用”“技术+管理+操作”的“应变性”人才上。任职能力的“应变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变换的需要,能否满足不同任职岗位一专多能需要及其发展的需要,能否有效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种能力应变性的基础,源于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是不是扎实。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基础理*后用任职能力的可传播性来检验。所谓可传播性,是指学员不但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能独立完成训练或作战任务,而且还能向其他人员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或新装备操作技巧。任职能力的可传播性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在任职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能力“孵化”作用。然而,任职能力可传播性的根基仍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从检测任职能力是否具有可传播性,就能大体断定出基础课堂教学过程是否起到了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是否重视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和堤高。
总之,建立在以考试作为主要方式的传统专业基础课考核模式,必须进一步改革,不断重视培养对象的任职能力,通过对任职能力的全面性、应变性、可传播性进行考核检验,逐步形成完善的专业基础课考核体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