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及《“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多份重磅文件出台之后,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上述《通知》为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中期目标: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第三方物流比重由目前的约60%提高到7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在目前16.6%(约为1/6)的基础上再下降1个百分点。
中物联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连续五个月处在荣枯线上方;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3.9,基本反弹至三个月前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正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这为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方向。
总体上看,物流业总量增长放缓趋稳,结构调整持续加速,产业发展新动力逐步显现。
然而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已经影响了经济发展,物流成本过高饱受诟病。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要多措并举,要从国民经济运行全局出发。
十大工程领衔物流工程包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部委密集发文促进物流业发展不仅是对单一产业的倾斜,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速放缓。
今年上半年,现代物流业与新兴产业、城市轨道交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起加入了“重大投资工程包”的行列。
据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现代物流工程包在2020年前将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十个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包括引导企业开展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管理、资源性产品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化、应急物流工程等十个工程。
通过这十大工程的建设,现代物流工程包将打通长江经济带地区多式联运通道。在京津冀地区建立跨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建设一批适应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需要的物流设施,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物流节点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国家新一轮区域经济战略的提出,使得我国物流业布局调整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物流作为先导产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加快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率先突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陆续获批,自贸区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初显成效。
不可否认,国内还是生存者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物流公司和专线公司,他们基本上占据了整个物流行业总业绩的七成左右。就近几年的行业来看,因为物流行业门槛低,各项要求也低,所以进入物流行业的人和车特别多,早已经到了车源和人员饱和的状态了,而现在物流行业目前缺少的是一些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整合的人才。全行业面临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的重大抉择,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各个区域性物流进行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或将成为趋势。各个公司有必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面对本公司熟悉的服务区域引入或者合作其他区域的物流服务商。加大应急物流服务外包,推动应急物流服务产业化,充分利用存量社会资源,培育应急物流服务企业,鼓励应急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在确保应急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化储备的基础性作用,探索“以订代储”“寓急于民”等新模式,建立市场化储备与政府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及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