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应用 > 正文

我国粮食仓储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发布日期:2015-06-08 来源: 货架产业网 查看次数: 156 作者:[db:作者]
核心提示:  在跨度和装粮线高度。略有改进。  1980年。这是我国粮仓建设处于低潮的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时期用于粮库建设的基建资金极少,20年总共建设仓容也只有900多亿斤,而且多是粮库利用简易建筑贷

  在跨度和装粮线高度。略有改进。

  1980年。这是我国粮仓建设处于低潮的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时期用于粮库建设的基建资金极少,20年总共建设仓容也只有900多亿斤,而且多是粮库利用简易建筑贷款和费用,由职工自己动手建设的简易仓砖圆仓地下仓以及推广黑龙江明水县把草把泥年代末全国建成了仓容130多亿千克的土圆仓。据1980年统计,全国仓容量只有近1000亿千克,而且半以上属简易粮仓。

  第。阶段1980,1997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焕发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国家所需粮食己从计划统购逐步走向市场收购,农民交售余粮的积极性提高,曾度出现难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运输难的问。粮食仓储设施的短缺和落后充分地显现出来,但这也给粮食仓储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为适应粮食生产的发展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集中部分资金,建设配套较齐全标准适当高些的粮库设施,增加仓容。除基建系统正常安排粮库投资外,国务院还先后3次专项安排了粮库建设资金。首先,1983年国务院安排库!口粮1棉花1和果库的建设时,其中粮库基建投资16.5亿儿,简易佳筑赀贷款13.5亿元,共计30亿元,计划建仓容350亿千克,实际建成仓容287亿千克。其次,987年,始国务院又从总理基金中,专项拨出数亿资金,在粮食主产区和京津沪等主销民的交迎沿线和水运码头。建设了批机械化骨干粮库。再次。经贫务批准。从1988年起。利用世界银行货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走廊长江走廊和西南出海通道带,以散流通为目标,选点建成了粮食收纳中转储存,大连北良港和广西防城港以及长江沿;的城陵肌3石矾等港口,实际建成批现代化粮库,形成了3条散粮运输线的雏形,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粮,散流通业务的开展。批粮库建设,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仓型不变的局面,这些粮仓的投入使用,无论在储粮仓是储粮新技术的应上。都向前迈1人步。至今这些仓库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阶段中,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国策,拨乱反正,结束了十年动乱,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当我国人民打开国门放眼世界,很快发现我同的经济技术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粮食仓储行业显得尤为突出。要发展只有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只有心意建设,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落后。为此,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粮食仓储部的管,和科研人,祀极开展了对外技术交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推广适合我国粮食仓储需要的技术。从1980年开始,粮食储运局又与部科技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了粮仓机械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制定了粮仓机械选定和标准化方案,组织国内的技术人员,经过近4年时间械的基型,并制定了相关的国标部标和企业技术标准,从而大大促进了仓储机械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并开始向产品规格系列化质量标准化零部件通用化玉米500以上的粮食烘干机气垫输送以及火车汽车的装卸和计量等设备,引进了样机进行消化吸收;与此同时还引进了钢板仓含钢板筒仓的成套设备及其生产技术;在世行项目中,还聘请了在港口码头和茼仓设计方面的国外专家。这些技术的引进。对提尚我国粮库建设的技术与设计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阶段1998现在。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7月9日,国办发明电1998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坏于搞好中央1属储备粮库建设的迎知〉〉,要求利债资金,建设中央直属陆备粮库仓容250亿千克;随后2000年和2001年,又两次安排建设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容共200亿千克,总投资达343亿元,实际建成仓容550亿千克。为搞好这次前63批中央屈储备粮库的建设,先后山家粮食储备局和国家粮食局,组成了专门领导班子,不仅组织了支国内粮库建设的优秀设计队伍,负责仓型选择和每个项的具体设七在比较同内外仓型利弊后,选择了几种不同仓型并绘制了相关通用部分的标准。以供各项的几体设汁选用而让,付施1队工程监即。原材料及设备采购等。首次采取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办法,从而基本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了任务。这批粮库也足建国以来,家投资,多规模*人建设质量*好仓诸配套设施较齐令的现代粮库。与此同时,还建设了批与之配套的铁路专用线铁路罩棚仓和7尺泥地坪;配备了谷物冷却机和吸粮机等先进设备,还发展了相当数量的火车散装车箱等。该批粮库的建成投产,使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经超过300个,还有多处能停靠万吨泊位以上的码头并配套仓库。像设施先进的北良公司,不但仓容能力超过了10亿千克,而且无论在吞吐能力规模或是设各技术水平等方面,不仅为,抟涣鳎,世叶上也指可数的。

  2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仓储体系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须导和大力支持下。

  经过我国粮油仓睹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50多年艰苦奋斗和不断地生产实践与探索,特别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叱粮汕仓郎在粮汕流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对仓库的管理也显得更为重要。粮油仓储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人卞财务规章制度等1和仓诸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管理的对象是仓储设施及全部固定资产和存粮;而管理的目标是保好粮,管好库,前者是后者的保证,两者都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山于粮汕市场的全面放开。我国粮油仓储企业在多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点多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局面,远+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各地利目这次建设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的机会,对原有库点进行拆并改建,不仅分流了富余人员,而且扩大了仓容规模,改善了储粮条件,减少了存粮库点,提高了企业效益。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粮库网点比2000年减少了41.8,而仓容量,加417亿千克。

  在这些库点中仓容量在0.5亿斤以上的库点只占总库点数的6.8,但其仓容量估计在总仓容中所心比例不低于40.其余93.2的库点均为仓容0.25亿克及以1的小型收纳库。这种大中小仓库配合的局比较合师,基木适应固前我国粮油流通需要,初步形成了具我特色的备储体系。

  目前,不少库点的粮情监测出入库计量以及财务结算等还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仅在粮油仓储设施的硬件建设方面,初步建立起了可基本满足粮食收购储运消费等各流通环节使用需要的设施,而且在仓储厅政荇理和技术管理的软件建设方面,也总结了套科学合理和较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在仓储行政管理方面,多年来总结颁发的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国家粮油仓库仓储设施管理办法国家粮食储备局直属库管理办锻国家储备粮油符专落实的规定等规制度。己成为粮库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使仓库管理能做到有章4循。在仓诸技术管理方面。特别在粮油储藏技术方面,不少己处于世界的前列,并受到世界农产品储藏专家好评。如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无粮仓粮情检测沾仓消毒虚蒸名虫操作规程人甲房仓和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以及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等,己经成为粮库仓储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储粮保鲜虫霉鼠雀防治以及储粮品质变化的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及设备。先后总结与推广了低温自然与机械通风自然与机械双低或低密闭等储藏技术和环流熏蒸杀虫以及粮怙屯子测控水分粮温1等新技术,并制订1相关的技术规范,为睹粮安全提供了保障。

  3对我粮食仓储业的展望首先,要尽快为实现粮食的散流通而奋斗。

  粮,散流通,是世界公认*合理*经济的流通方式。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推行了粮食的散流通技术。我国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进粮油流通散作业,至今食用油的散流通己基本得到了推广,但对粮,散流通,除世行项目所建的东北走廊线和从收纳库到大连北良港之间的汽车火车装卸,储存,计量等环节初步实现外,其余库点还未能形成,流通线。对于散,的优越性,可以说人人都能说出条条,可为什么进展却十分缓慢呢,这里面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是它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粮食交通运输港口码头计量以及财政等部门,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因而,仅由粮食部门家是很难完成的。就是粮食部门内部也涉及系统内同样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今天推进散,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与过去比较,己不能同日而语。

  利用世行贷款己建设了以散为目标的东北长江和西南3条粮食流通走廊。1998年中央又决定,用国债资金分3批建设仓容550多亿千克的中央直属储谷粮库,这批粮库在仓型和设备配套等方血,都考虑了散流通的需要。这些都为全面推行粮食力,条线条线,个环节个环节地狠抓不懈,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实现粮食的散化流通,降低流通成木。为此。建国家粮饮局从现在起用310年时间,集中精力和财九把推进粮,散流通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以大连北良公司为龙头,选择培育个物流企业为载体,将具散流迎雏形的东北走廊线为典范,认真审视总结运行中的经验和问,将各环节进行合理匹配完,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其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7技术的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维护现每粮库的完好,才能适应今后储粮的需要,但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粮食仓储设施中,1983年以前所4仓矜占总荇的48.8.另外,还有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容达302亿千克。4年将有定的仓;1维修改造或报废新建,以保持正常的储粮需要。为此,国家在安排投资计划时,每年应安排50100亿千克仓容的粮库建设与维修改造资金计划。纳入正常的建设轨道。以保证储粮合理需要。

  我国粮食仓储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储粮需要术与经验。但是我们的流通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成本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定的差距。

  我们必须努力赶1或接近世界水以,应七来经济发展需要,在储粮保鲜绿色环保等方面,不断向新高度迈进,为保障我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做1新化1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