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化物流”是我国著名物流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吴清一先生于2013年提出的创新性概念,是指将货物由发货地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单元,并且保持货物基本单元的状态一直送达*终收货点的物流形态。其特点是将托盘、货架、叉车、集装箱、料箱、输送机、运输车辆等物流装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货物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提高物流与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单元化物流与标准化
在单元化物流系统中,货物单元的形成依赖于集装单元器具,较为常见的集装器具包括集装箱、托盘、周转箱等。根据集装单元器具的类型,单元化物流可分为集装箱单元化物流和托盘单元化物流两种。
(1)集装箱单元化物流
集装箱单元化物流主要用于长距离的干线运输。在集装箱单元化物流的成功发展中,集装箱标准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集装箱标准的制定,统一了国际集装箱的尺寸、重量和形状,为各国集装箱码头的装卸起重设备以及集装箱专用铁道货车与卡车等运输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港口装卸作业效率,为顺利实现海陆联运奠定了基础。
(2)托盘单元化物流
托盘单元化物流覆盖面以及应用领域更为广泛,通过托盘标准化,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系统内相关物流设备、设施乃至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规范,为供应链各个环节推广使用物流器具及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发展托盘单元化物流对于提高社会供应链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意义重大。
目前,集装箱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一致,在运输过程中有较好的连贯性,集装箱单元化物流已经较为成熟。相比之下,托盘单元化物流在标准的统一方面尚未完善,对托盘为基础的单元化物流系统的规范性要求仍较欠缺,需要借鉴集装箱单元化物流的经验。
大力发展托盘单元化物流
2008年我国颁布执行了新的托盘国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GB/T 2934-2007),将标准托盘规格减少至两种,分别是1200mm*1000mm和1100mm*100mm。该标准经过大力宣贯和推行,使得我国标准托盘的使用率由此前不足10%提高至现在的25%。
据悉,在我国生产制造企业中,使用物流单元化容器的企业占31%,使用工位器具的企业占67%,使用叉车、拖车等搬运设备的企业占76%,采用吊车、起重机的企业占27%,生产线采用了连续自动输送线的企业占19%。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为了提高运作管理水平,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与装备。企业在装备设施的自动化改造和建设的成果,为我国今后发展托盘单元化物流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发展托盘单元化物流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
首先,托盘单元化物流涉及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等,标准类别多且层次结构关系复杂。
其次,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各企业使用的机械装备与设施不成体系,难以配套。
第三,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企业物流的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
第四,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的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第五,我国有近百万家物流相关机构和企业,服务于汽车、家电、医药、化工等不同行业企业,涉及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运输部门,各有各的上级管理部门。各个部门奉行各自的物流标准,部门与部门之间界限明显,缺乏沟通。
托盘单元化物流的相关技术标准情况
托盘单元化物流中涉及的相关标准包括:物流器具相关技术标准、单元货载包装相关技术标准、装卸和搬运设备相关技术标准、仓储设备相关技术标准、运输车辆相关技术标准、物流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上述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下:
(一)物流器具相关技术标准
1.托盘标准
托盘相关标准如表1所示。
由表可看出,目前我国*基本的托盘国家标准是《联运通用平托盘》系列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GB/T 4995-2104)、《联运通用平托盘 试验方法》(GB/T 4996-2014),规定了联运通用平托盘的种类、尺寸规格、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为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但在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托盘标准,由标准号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标准制定年代参差不齐,并且有些标准仍遵循已作废的托盘尺寸标准制定,并且在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上也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同时,我国还缺乏完善的系统设计规范。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日本的《托盘系统设计准则》(JIS Z 0651-2002)涉及统一和协调托盘相关标准的内容。
2.周转箱标准
目前我国周转箱相关标准如表2所示。
单元化物流系统中周转箱码放在托盘上成为集装单元。目前国内周转箱标准主要问题是周转箱要与托盘匹配问题。
不同材质的周转箱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周转箱与托盘组合形成托盘单元货物及其与单元化物流系统设备的匹配性问题依然存在:除了塑料物流周转箱以外,其它塑料、木质及瓦楞纸箱的规格与托盘规格不匹配。
周转箱性能要求是否达到循环利用要求的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塑料物流周转箱》(BB/T 0043-2007)中的压力试验、常温与低温跌落,采标ISTA 7B-2008《载重量68kg以下闭合物流周转箱》。这种周转箱不适合人工搬运,仅是托盘单元货载中的一种应用。物流系统中有大量货物,如食品、蔬菜等需要放在周转箱上并且进行人工搬运。
(二)单元货载包装的相关技术标准
单元货载包装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其主要内容参见表3。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4892-2008)和《包装 单元货物尺寸(GB/T 15233-2008 )、《托盘单元货载》(GB/T 16470-2008)两个标准均在《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与公差》(GB/T 2934-2007)发布之后进行了修订,因此,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及托盘单元货载与标准托盘匹配。但是,还要解决圆柱体以及袋类运输包装尺寸与托盘匹配问题。
(三)装卸和搬运设备相关技术标准
装卸和搬运设备相关技术标准参见表4。
装卸和搬运设备主要有叉车、托盘搬运车、堆垛机、输送机等,现有标准对叉车、托盘搬运车上的货叉尺寸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如《叉车货叉尺寸》(GB/T 5183-2005))这类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实现托盘单元货载与叉车或托盘搬运车的高效率匹配。在装卸和搬运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方面,各种类型的搬运设备均有相关标准。
(四)仓储设备相关技术标准
仓储设备相关技术标准参见表5。
其他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还有《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GB/T 28581-201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安装与维护规范》(GB/T 30673-2014)、《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通则》(JB/T 10822-2008)。
(五)运输车辆相关技术标准
运输车辆相关技术标准参见表6。
面临困难:托盘单元化物流的顺畅流通,要求输包装件尺寸与质量界限要与我国公路货车车厢、铁路货车车厢、水路船舶货舱以及航空集装箱尺寸匹配。该要求也明确写在了《运输包装件尺寸与质量界限》(GB/T 16471-2008)中。但实际的情况是:我国对于运输车辆尺寸、承载量相关标准与托盘单元之间不具有相互匹配关系。在带托运输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空间利用率降低。对长途来说,车厢内部尺寸与托盘尺寸不匹配,会带来空间的浪费。因而导致带托运输的积极性降低,使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不能有效、顺畅地发展。由于此顾虑,我国运输环节的托盘应用比例仅为10%。
(六)物流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相关标准参见表7。
目前我国*新制定的托盘编码标准《托盘编码及条码表示》(GBT 31005-2014)是参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制定的《GS1通用规范》(10.0版),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起草的。该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规范的技术要求一致。制定托盘编码的意义在于实现单品管理与监控,有助于带托运输及托盘循环使用的顺利进行。
相关标准立项计划有:2010年度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年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立项项目:《共用系统用托盘电子标签应用规范》、《托盘共用系统管理规范》、《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化管理规范》等;商务部2014年流通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联运通用平托盘运营管理规范》。
应对之策
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物流系统中使用的物流器具、设备及设施品种复杂、型号规格多,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物流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器具及设备的统一规范。同时,现有标准多是各个物流环节设备设施及器具的相关标准,相互之间缺乏匹配性,标准要求不一致。
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托盘单元物流系统规范,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确立供应链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对于实现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贯通供应链始末,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建议,应从单元化物流系统的角度梳理供应链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及器具的标准,特别是托盘的设计规范和周转箱的性能要求,解决周转箱与托盘组合形成的托盘单元货物及其与单元化物流系统设备的匹配性问题,*终实现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