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将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重点,推进三省市间的交通街接。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从“对接”入手,提出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计划到2017年客运专线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京津保地区1小时交通圈。此外,在公路、港口、航空、城市公交等方面同步推进,分2017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终构建起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资料图
京津冀地区将建城际铁路网
2015年,北京市将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重点,推进三省市间的交通街接。重点研究、逐步解决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市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网的合理交通分担和有效衔接问题,编制《北京、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市域(郊)铁路网规划》。
而早前已传出“风声”的平谷线成为首条浮出水面的京津冀轨道交通。记者从市重大办了解到,规划平谷线全长70公里,其中有20公里的长度在河北省境内,河北境内设站两座。整条线路的*高时速达到160公里,平均站间距在6、7公里左右,预计1小时可抵达北京市区。
站点设置方面,相对于北京市区,较近的地方设站相对密集,较远的地区设站较少。未来在行车组织方面,有的列车可能站站停,有的列车可能跃行某些车站,类似北京地铁“大小交路”套跑的方式。但该负责人强调,行车组织目前都没有定论,未来还将根据未来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客流情况进行安排。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交通必须先行。交通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与对接,通过‘联’促进‘流’。”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祝尔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影响京津冀交通体系通达性和交通运输效率的主要问题:一是超大城市市内轨道交通密度不够,市郊铁路发展不足。二是交通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三地各自为政,“断头路”问题严重,城市间缺乏直接运输和微循环。铁路和公路单中心放射式明显,大量的过境交通给北京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三是区域机场群、港口群之间缺乏分工协作,海港、空港之间也缺乏整合,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整合不够。因此,交通领域协同创新的突破口,应当从“对接”入手,以建设快速、高效、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对区域内现有交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密交通网络和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实现“货畅其流”和“客便其行”。
其中,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的工作排在靠前位置。16日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要构建“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实现区域公交一卡通、客运服务一票式、货运服务一单制。未来京津冀应重点形成京、津、石之间以及相邻的城市之间“一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的卫星城市之间“半小时通勤圈”,提升区域整体交通承载能力。另据消息源介绍称,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客运专线要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实现构建京津保地区1小时交通圈。
“大间距、高速度”平谷线非“地铁”
平谷线的轨道交通形式明显有别于北京市内开行的“地铁”。市重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市区内开行的“地铁”学名应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用于解决市域内的交通问题,平均站间距为0.8到1.2公里。而这种交通方式明显不能满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需求。因此,京津冀地区可能产生城际列车、市域铁路,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名称,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形式类似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大间距、高速度”。
据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是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要枢纽,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便捷、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根据规划,将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要枢纽,实现以广州为中心、主要城市间1小时互通,规划范围包括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清远、肇庆主体,规划衔接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港澳地区。
背景:
平谷线规划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目前上报的方案是初步的路由,没有*终确定。初步方案考虑经过河北三河、燕郊地区进入平谷。平谷区曾表示,项目建设希望越快越好,将力争2015年底或2016年初开工建设。
此外,目前上报的轨道交通规划方案里,还包括一条从天津蓟县到天津市区的轨道线路,目前平谷区正在和天津协商,延伸进入平谷地区,与平谷线衔接。由于线由较长,轨道交通的方式将采取大站快车的形式,6、7公里设站一座,达到快速通行的目的。其中,平谷区平谷站将建设大型公交枢纽,目前规划设站在洳河西岸。
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平谷线缘何受关注?因为如果经由燕郊的方案被采纳,这对燕郊地区居住的30多万在北京工作的人群将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同时也是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路首次穿越进河北地区。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