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菌量的检测方法取样25g加入225ml无菌水,置无菌组织捣碎机中捣碎,按10倍稀释法,取10-1,10-2,10-3共3个稀释度倒平皿(每个稀释度作3套重复平板)[3],在加细菌抑制剂的霉菌培养基中适温培养(3032)57天,然后进行菌落计数。菌量计数选取平均菌落数为10100之间的稀释度作为计数对象,取选定稀释度的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换算成每克样品含菌个数[4]。
霉菌在稻谷中的检出情况主要霉菌在稻谷中的污染情况,表明主要霉菌对稻谷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主要污染菌属又以曲霉、青霉、毛霉为烈。曲霉属霉菌在样品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种群也较为复杂,从测定结果看,灰绿曲霉、白曲霉、黄曲霉、杂色曲霉检出率比较高,它们是引起稻谷品质劣变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而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又是粮食带毒的主要原因[5]。从带霉菌量来看测定结果为各样品的带菌量在2.31037.8104(个/克)之间,平均为2.76104(个/克),表明具污染程度比较严重。
尽管在正常情况下,粮食在贮藏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措施抑制霉菌的生长,一旦条件适宜,它们就有生长的可能。因此,这些霉菌的存在构成稻谷贮藏的潜在威胁。曲霉属各主要菌种检出率/%菌种灰绿曲霉白曲霉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棕曲霉检出率新粮(当年)与陈粮(贮存1年以上)的污染状况对新粮的20个样品与陈粮的16个样品(1年期8个,2年期4个,4年期4个)的平均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表明,稻谷中霉菌的污染程度在正常条件下与贮藏时间长短没有太大的关联性,说明在相同条件下,霉菌的污染程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很大改变。
新粮与陈粮的霉菌平均检出率不同贮粮方式的霉菌污染状况分析近年来由于国家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不少粮仓贮存超载,不得不临时搭建简易贮粮棚贮藏稻谷,通过对临时棚中6个取样的检出率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仓储条件的改变,霉菌污染程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明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是影响霉菌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
污染情况本次调查,曲霉属、青霉属的检出率达90.4%和76.5%,存在的潜在的导致粮食霉变、发热、败坏粮食品质的危害。而在曲霉菌中,产生霉菌毒素的主要污染源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的检出率分别达63.4%、33.7%和13.0%,说明稻谷中存在着带毒素霉菌的污染问题。谷物产品的加工销售加大了消费者受微生物危害的可能性。但目前国内对稻谷的霉菌污染没有明确的限制标准,也未列入监测整顿的范围,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污染原因分析霉菌对稻谷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稻谷本身传带。寄附在稻谷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水稻病害的初侵染源,再次导致水稻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稻谷在收获之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地游离在空气之中,稻谷从生长到收获、贮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制菌防霉对策稻谷的霉菌污染与损失虽然没有玉米、豆类、小麦等粮食严重,但仍需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首先从品种选育、科学栽培与田间管理入手,增强稻谷自身的抗病性,以减少其带菌,提高其防霉能力。其次,要改善贮藏环境,通过控制霉菌的生态条件,抑制霉菌的活动和发展;要对粮库进行定期熏蒸灭菌,加强环境卫生;要使湿度尽可能控制在霉菌孢子难以萌发的65%左右[5],稻谷入库水分低于14%;要重视和加强粮食贮藏科研;要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储藏措施对稻谷霉菌的影响;要研究现有防霉剂的合理使用技术;要不断探讨与生物防霉新技术;要研究推广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与贮粮虫霉防治专家系统,对贮粮的安全性、稳定性进行及时测报;*后,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霉菌监测指标体系,使稻谷的防霉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