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试验:于2003年5月8日至5月28日期间在浙江余姚市方桥镇进行。选择蚜虫(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为主、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为辅)为害较严重2块地(分别为移载后12d和8d)的大白菜短季夏熟品种进行药效试验。在纯菌剂和菌药混配剂中分别添加8%(v/v)的乳化剂后用水稀释至1000倍(实际浓度为107个孢子/mL)。每块菜地(约700m2)设置2个处理(Bb和Bb+Im)和2个对照。对照1为清水对照(CK),对照2与Bb+Im相同但不含任何孢子,简称纯药剂处理(CKim)。各处理均于晴天傍晚用背负式喷雾器按750kg/hm2进行常规喷雾施药,于首次喷雾后第10天进行第二次喷雾。在菌药混配剂和纯药剂处理中,亩用制剂50ml,吡虫啉10%可湿剂用量为常规推荐用量(150225g/km2)的10%15%(即22.5g/km2)。
在纯菌剂与混配剂处理中,用菌前调查各处理虫口基数,然后每隔5d调查虫口。每处理3点取样,每点任取10株,计数第3和第4片叶上的全部蚜虫。试验期间的温度、湿度及降雨等气候数据由当地气象站提供。
农户示范试验:在试验地1公里范围内选择农户甘蓝地、白菜地、豇豆地、萝卜地及梨园各一块,用菌药混配剂1000倍稀释液进行一次性常规喷雾(750kg/hm2),防治桃蚜、棉蚜、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及梨二叉蚜Schizaphispiricola,并设空白对照区验证药效。喷雾前调查虫口基数,喷雾后第5天或第10天抽样调查药效。甘蓝、白菜每次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各20株,计数第3片叶上的全部蚜虫;豇豆采用叶片固定法,分别统计施药前后10片叶上的蚜虫数;梨树采用嫩稍固定法,分别统计不同梨树10个嫩稍上施药前后的蚜虫数量。
数据分析对于各药效试验分别按下式计算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喷雾前对照虫量×喷雾后处理虫量相对防效(%)=(1喷雾后对照虫量×喷雾前处理虫量)×100喷雾前处理虫量喷雾后处理虫量虫口减退率(%)=喷雾前处理虫量×100相关运算和统计分析基于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唐启义和冯明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