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仓仓容大浅圆仓的结构形式可采用钢板仓、混凝土仓等。储备粮库仓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从表1中可见,浅圆仓单位建筑面积的仓容约是平房仓的3.5倍,远远大于平房仓,仅次于立筒仓。而在相同建筑面积、相同装粮高度的情况下,如直径为22m的浅圆仓和直径为12m的立筒仓,装粮高度基本上一致,折算成同等建筑面积,立筒仓仓容量为(398÷121)×1730=5690t,而浅圆仓单仓仓容量却达到6500t。也就是说,在相同装粮高度的情况下,单座浅圆仓的仓容量相当于同等建筑面积的立筒仓的1.14倍。
由此看来,浅圆仓的单仓仓容量在3种仓型当中,应该是比较大的。
占地面积少从1可见,浅圆仓单位建筑面积所拥有的仓容一般皆在10t/m2左右,接近立筒仓,远高于平房仓(一般在4t/m2左右)。也就是说,在相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浅圆仓土地利用系数远大于平房仓。浅圆仓的推广和应用,大大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这对于现今寸土寸金的社会而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相对于立筒仓而言,浅圆仓仓底直表1粮库仓型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仓型平面尺寸/m直径跨度长度檐口高度m装粮高度m单仓仓容t建筑面积m2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仓容/t单位造价元落地面,系平底出仓,无锥斗部分,仓底也勿需预留高度,从而使得粮仓整体高度大大降低。对于有航空高度限制的地区,建造浅圆仓以代替立筒仓既能保证仓容,同时又能节约土地使用面积。
保粮效果好目前正在施工和已经投入使用的浅圆仓,在安全保粮方面都设计得比较完善,不但配备有通风、环流熏蒸及谷物冷却系统,同时还配套有粮情测控系统。这些技术和措施的应用,极大地延长了粮食的储存周期(按照现在的设计,原粮的存储年限可以达到如下指标:即稻谷1.5a,玉米和小麦3a),实现了国家储备粮库建设的初衷。
节省投资由表1可见,浅圆仓无论是单位造价还是总造价,其土建费用都比平房仓和立筒仓低。
现行浅圆仓仓储形式的弊端21破碎率高破碎率问题是目前浅圆仓及立筒仓仓储形式存在的*大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在东北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引起粮食破碎的因素很多,分析认为:**在于粮食烘干过程中降水、降温太快。我国东北收购的玉米含水量一般都在25%以上,高的达到30%,甚至更多。而我国目前的烘干机一般只有3~4个烘干段,2~3个冷却段,快速烘干,快速冷却,从而导致粮食大量爆腰。第二在于爆腰后的粮食未能经过缓苏,即迅速进入输送工段。由于以前我国粮食行业所用的输送设备都是慢速输送机,此次国储库建设输送机产量大大提高,而输送设备并未针对此情况从技术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只是单纯提高了线速度,特别是头部抛料罩距头轮距离太近,从而导致粮食严重冲击抛料罩,造成粮食大量破碎。
第三在于浅圆仓内缺少必要的缓冲装置,装仓过程中粮食直接从仓顶冲击地面,由于两者间落差太大(根据4家主设计院提供的高度,两者*高落差达到26.91m,*低也高达19.00m),从而导致粮食特别是仓底粮食破碎严重。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库点粮食的破碎率达到10%,严重的达到30%,甚至更高,严重影响了出库粮食的品质。
进仓作业分级严重尽管在国储库建设后期,国家有关部门及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文件,在浅圆仓仓顶增设了布粮器,试图解决粮食进仓作业分级问题,但由于布粮器作业范围太窄,同时由于其设计不合理(这一点已在后来的专家讨论会上予以明确),因此,粮食进仓作业分级特别是灰圈现象仍很普遍。
出仓作业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浅圆仓出仓,靠近出粮口部分粮食靠自溜出仓,由于浅圆仓出粮口数量太少(一般为7个),并且是直线出粮,而浅圆仓直径又非常大,因此绝大多数粮食只能采用铲车或人工搬倒。人工搬倒速度太慢,远不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需要;而铲车作业又由于铲车太重,粮食压碎率太高,况且现在粮库使用的铲车,全是柴油驱动,万一发生燃油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无论是采用铲车作业或是人工搬倒,都需要人工进仓操作,由于浅圆仓内粉尘较多,人工进仓操作,势必危害人体健康。
通风形式及风机风量有待进一步论证目前在我国推广使用的浅圆仓,单就风道布置而言(针对大中型浅圆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如1。由于通风形式的不同,风机的功率配置相差也比较悬殊,*大功率配置达到18.5kW,*小为5.5kW。从通风的均匀性及节省能耗而言,几种通风形式哪一种*优,目前尚无定论。
设备配套有待完善我国目前建设的浅圆仓,基本上都配置了散粮汽车接收系统和散粮火车发放系统,目的是为了推进我国粮食行业“四散”流通的发展。但由于浅圆仓在我国粮食行业起步较晚,许多配套设施特别是散粮汽车及散粮火车为数非常少,“四散”流通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导致许多粮库这两套系统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导致国债投资无谓浪费。
结束浅圆仓在我国粮食行业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粮食行业“四散”流通体制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粮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浅圆仓在我国粮食行业尚属新仓型,建设及应用时间并不是太长,因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关部门能及时总结经验,广泛接受各方意见,从而把我国的浅圆仓建设及使用纳入正规化的健康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