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脆肉鲩鱼片新鲜脆肉鲩购自广州黄沙水产市场,鱼体平均体重4500g.新鲜脆肉鲩经宰杀去头去内脏后,用流动冷却水洗去鱼体表面的粘液,杂质,腹腔内血污。随后去皮,去脊骨,取鱼片,整形,所得鱼片平均重500g,规格为25×10×2cm(长×宽×厚)。然后按垂直于鱼身方向切成厚度为1.0cm鱼片。将鱼片放置不锈钢托盘中,并以聚乙烯薄膜非真空包装,在2±1℃的冰箱(海尔BCD-219SK)中贮藏。整个处理过程需时约0.5h.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鱼片的各种性质。
1.2 QIM评价法
1.2.1 QIM评价系统的建立根据Hyldig[2]等人的研究方法,对脆肉鲩鱼肉的QIM评分系统进行构建。在评分系统建立的准备阶段,由本研究室两名在水产加工和感官评价领域研究较深入的专业人员,对储藏期的脆肉鲩鱼肉进行逐日观察,详细记录其从**天贮藏到完全腐败的变化情况,并建立QIM评价初表,其中每个参数中的0对应**天贮藏的品质,3或者参数中的*高分对应着鱼片腐败或不可食用时的品质。
1.3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学指标测定方法
pH按照GB/T 5009.45-2003方法,以1:10进行测定。质量损失率按照AOAC的方法进行测定。质量损失率%=(冷藏前鱼重-冷藏后鱼重)/冷藏前鱼重×100%挥发性盐基氮(T-VBN)按照GB/T 5009.44- 2003方法,以半微量定氮法进行测定。
pH和T-VBN测定均按照GB/T 18654.10- 2002要求,样品为鱼身的上段,中段和下段鱼片混合而成。
TPA采用TA-XT2i型质构仪(英国SMS公司)进行测定。测定时取鱼身背部的鱼片,切成2×2cm的样品进行测定,并将其在室温下放置0.5h,以剔除低温影响使样品充分回复。TPA测定平行5次。测定条件为,探头型号:P35;测前速率:1.00mm/s;测试速率:1.00mm/s;测后速率:1.00mm/s;测定距离:鱼片厚度的30%;探头两次测定间隔时间:5.00s;数据采集速率:400.00pps;触发类型:自动。
菌落总数按照GB/T 4789.2-2003方法进行测定[26]。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采取均值±标准差形式。各指标值与贮藏天数的变化关系,按照95%置信度(P< 0.05)建立回归曲线,其中QI值与贮藏天数变化关系,按照95%置信度(P<0.05)建立线性回归曲线和预测区间。指标内部的均值比较采用*小显着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取95%置信度(P<0.05)和99%置信度(P< 0.01)。
2结果与讨论
2.1冷藏期间脆肉鲩鱼片感官评价变化在对样品的前期预观察时,实验人员发现一些指标如质地变化明显,可以按4个等级进行区分,而光泽度等变化却相对不明显,只能以3个等级区分。此外,对感官分析人员进行培训时,实验人员还发现气味是影响感官分析人员对样品整体接受性的关键,而其他指标的影响性相对弱些。按照Hyldig等的方法,必须在确定分值范围的时候对以上两点进行区分,因此确定*后的QIM评分系统时,气味和质地分值范围选择0~3,而其他参数分值范围选择为0~2. QIM评价的结果显示鱼片的颜色,光泽度,气味这三个指标分值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说明这些指标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整个贮藏阶段鱼肉的品质变化;鱼片的表面黏液在贮藏期的开始阶段(0~4天)没有变化,而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其分值逐渐增加,说明表面黏液可以反映出鱼肉贮藏至中后期的品质变化;而鱼片的通透性这一指标只在贮藏初期观察发生变化,在中后期没有变化,说明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鱼肉贮藏前期的品质变化。
指标评价标准分值颜色浅金黄色,新鲜鱼颜色;颜色分布均匀,无深浅不同0浅金黄色减弱,略显苍白;颜色较均匀,轻微深浅不同1无浅金黄色,明显苍白或其他非新鲜鱼颜色2光泽度光泽度好,表面明亮0光泽度一般,表面较明亮1无光泽,表面发暗,浑浊2通透性鱼肉通透性强,鱼片呈半透明状态0鱼肉通透性一般,鱼片半透明状态减弱1鱼肉通透性差,鱼片不透明2气味新鲜鱼味,水产品特有风味,鱼腥味较弱,无土腥味0新鲜味弱,鱼腥味较明显,略显土腥味1无新鲜味,鱼腥味明显,土腥味较重或其他异味2无新鲜味,鱼腥味和土腥味重,或其他异味3表面黏液较少或不明显,呈透明水样状,无黏性0较多或较明显,略微不透明轻微浑浊,略呈黏性1很多或明显,不透明,浑浊,很黏2质地有弹性,软;鱼肉坚实,连接性好,难撕烂0比较软,弹性减弱,受压之后较快恢复,或恢复程度为原先1/4;鱼肉较坚实,连接性一般,较难撕烂1很软,受压之后恢复程度为1/4~3/4 2非常软,无弹性,受压之后变形,无法恢复;鱼肉无连接性,呈松散状,易撕烂3 13技术研究Technical research图1 2℃下脆肉鲩鱼片的QIM各感官参数值随贮藏天数的变化Fig.1 Changes in quality parameters of crisped grass carp fillets storaged in 2℃。
2.2 QI(Quality Index)值与冷藏时间的关系分析
随着贮藏期延长,脆肉鲩鱼片QI值呈上升趋势,并在第12天达到12.0分,接近满分14分,说明在第12天时鱼肉腐败已较严重。具体到各个指标(图1)可以发现,气味在第8天时分值达到2,质地在第10天时分值达到2分,颜色,光泽度和表面汁液在第12天达到2分,说明以这这些指标来衡量,脆肉鲩鱼肉样品分别在第8天,第10天,第12天已不符合需要,已经不适合消费者食用。
对7名感官分析人员的调查也显示,1名分析人员认为第8天鱼肉鱼品不符合需要,7名分析人员认为第10天时的鱼肉样品无法食用。因此可以认为,脆肉鲩鱼肉在2±1℃的冰箱环境中的*大贮藏期为10天,其QI的拒绝分值为9.0,并且在第8天时其品质已发生较大变化。
图2 2℃下脆肉鲩鱼片QI值随贮藏天数的变化Fig.2 Changes in Quality Index of crisped grass carp fillets storaged in 2℃。
从图2中也可看出,QI值与贮藏期呈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R2 =0.9735,P<0.05),因此在脆肉鲩鱼肉*大贮藏期或QI拒绝分值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由专业感官分析人员利用QIM对脆肉鲩鱼肉进行评价,根据得出的QI值,对样品已贮藏的天数和剩余的保鲜期进行预测。在95%置信度下,当QI值一定时,线性回归线的置信区间的为2.3天,说明用得出的QI值,对样品进行已贮藏的天数和剩余的保鲜期预测时,其精度在±1.2天以内(P<0.05)[7]。如某次评价脆肉鲩的QI值为6,则根据线性回归线和QI拒绝分进行预测可知,该脆肉鲩已贮藏6.9天,剩余的货架期为3.1天,该预测的误差为±1.2天。
2.3冷藏期间脆肉鲩鱼片理化指标的变化
鱼片在冷藏过程中,质量的损失如图3所示。
冷藏2天质量损失1.21%,冷藏8天质量损失2.642%,冷藏12天质量损失3.742%.质量损失主要是由水分蒸发以及汁液流出引起。水分蒸发主要发生的肉表面形成干化层,加剧脂肪的氧化,鱼片的品质发生劣变。是冷藏期间脆肉鲩鱼肉组织pH的变化情况。冷藏前期的pH值呈轻微的下降趋势,随后开始回升致冷藏结束,并在第8天时pH为6.86,第10天时7.02.pH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体宰后,缺氧条件下糖酵解作用产生的乳酸在组织内累积,使pH值逐渐降低,达到一个*低后,随着新鲜度下降由于碱性物质的产生而再次回升,试验中已观测到此现象。由于pH的变化幅度较小,且个体及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实际应用中,直接根据pH值来判断鲜度较为困难。
2℃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s Nitrogen,T-VBN)主要包括氨和胺类,是水产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在脆肉鲩鱼片冷藏的初期,TVB-N的含量较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迅速增加,TVB-N的量也大幅度增加。不同种类的水产品鲜度变化过程中T-VBN产生的速度及数量不同,因此定义腐败变质的T-VBN界限值不同,例如我国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淡水鱼,虾T-VBN≤20mg/100g [27]。由图5可知,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脆肉鲩鱼肉的T-VBN值呈上升趋势,在冷藏前4天上升比较缓慢,此后上升较迅速;并从第4天起T-VBN值超过13mg/100g,其中第8天为17.09mg/100g,第10天为20.42mg/100g,因此可以认为从第10天起,脆肉鲩鱼肉品质出现劣化。
在冷藏前期,细菌繁殖缓慢,到后期细菌迅速繁殖。在冷藏前期,因僵硬使鱼肉pH值下降,酸性条件下不宜细菌生长,繁殖;在鱼体进入自溶阶段后,只要有少量的氨基酸和低分子含氮物质生成,细菌就可以利用它繁殖起来。由图6可知,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脆肉鲩鱼肉的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在冷藏4天菌落总数的4.2×104 cfu/g,6天为5.8×105 cfu/g,8天为2.7×106 cfu/g,10天起超过了107 cfu/g. 2.4冷藏期间脆肉鲩鱼片质构特性的变化从图7可知,随贮藏期延长硬度值呈总体下降趋势,说明随着贮藏期延长,鱼肉经过僵硬期后由于自溶腐败,硬度降低肉质变软。其中硬度值在第8天时显着降低(P<0.5),说明第8天时脆肉鲩鱼肉较前几个贮藏日明显变软,其质构从坚实转为软烂,品质出现了明显劣化。
黏着性表示示食品表面与其接触物质的吸引力,鱼片黏着性绝对值随着贮藏期延长呈增加趋势,说明鱼肉表面随贮藏期延长,分泌粘液增多,逐渐腐败。鱼肉回复性值随着贮藏期延长而降低,表明鱼肉也因腐败而逐渐失去弹性。耐嚼性值随着贮藏期延长而总体降低,说明随着鱼肉腐败软化,咀嚼用功逐渐减少。
综合TPA测试结果可知,随着贮藏期延长,鱼肉样品因腐败而使质构特性呈现规律性变化,并且可认为从第8天起,鱼肉自溶或腐烂加剧导致鱼肉硬度出现明显软烂,品质出现明显劣化。
3结论
1. 2℃冷藏脆肉鲩的QI值随贮藏天数增加而逐渐升高,*大贮藏期为10天,其QI的拒绝分值为9.0,并且在第8天时其品质已发生较大变化。QI值变化曲线与贮藏天数呈线性关系(y= 0.9696x-0.6464,R2 =0.9735,P<0.05),其预测剩余贮藏期的精度在±1.2天以内。
2.理化指标研究的结果显示,在2℃下冷藏时,脆肉鲩鱼肉的pH值先降后升,并在第8天时为6.86,第10天达到了7.02;T-VBN第10天起超过20mg/100g;菌落总数4天后为4.2×104 cfu/g<105,6天后为5.8×105 cfu/g>105,8天后为2.7×106 cfu/g>106,第10天超过了107 cfu/g;硬度值从第在8天时显着降低(P<0.05),其它质构指标也发生的较大的变化,说明第8天是脆肉鲩鱼肉品质发生劣化的一个时间点,感官评价的结果也表明第10天时脆肉鲩鱼肉已不适合食用。
3.综合QIM与理化指标对脆肉鲩鱼肉进行评价的结果可以发现,QIM和理化指标评定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研究均显示脆肉鲩2℃冷藏环境下的*大贮藏期为10天,并且第8天是15技术研究Technical research脆肉鲩鱼肉品质发生较大劣化的一个时间点。这说明通过本研究建立起脆肉鲩QIM感官评价系统,可以准确的评价脆肉鲩在2℃冷藏环境下的品质变化,利用该评价系统可以较好的对脆肉鲩的货架期变化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