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建立超高温奶生产计划在对产品加工工艺及原辅料进行危害(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有可能影响到产品安全性的关键点,并加以控制。关键点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机型不同而异):(1)原料奶的过滤除杂;(2)原料奶预处理的温度、时间;(3)产品杀菌段的保温温度、时间;(4)双氧水的浓度和温度;(5)无菌灌装机的热空气杀菌温度及时间;(6)蒸汽屏障的*低温度要求。
3加强原料奶质量控制只有高质量的原料,才有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此,要重视乳产品加工**车间(牛场)的质量管理,与牛奶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派人定期到牛场去检查并帮助牛场解决影响到牛奶卫生、质量的技术问题。在牛奶收购环节上,不仅仅按干物质含量、脂肪多少等理化指标进行论价,同时还结合牛奶中杂菌数的高低,配以奖励机制。在实践中,这大大刺激了牛奶供应商重视牛奶质量的积极性,超高温奶生产用的原料乳的杂菌数为此也由生产初期的150万/ ml,经过几年的合作降到了目前的平均20万/ ml以下,个别牛场原料奶杂菌平均值已接近5万/ ml.
4强化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1)加工区域环境条件要清洁、卫生a.将无菌灌装间与装箱间隔开;减少人员流动及外包装可能带来的污染。
c.尽量保持灌装间地面、墙壁的干燥,以降低微生物生长。
d.灌装间内无木制拍子、不存放包材;无菌包材进入灌装间前将外塑料膜移去,以免将尘土带入。
e.由于无菌保装纸内表面的材料是聚乙烯,聚乙烯表面往往带有静电荷,而细菌也往往带有电荷,因此细菌会吸附在包装纸的内表面上。所以,每天生产前应用400 @10 - 6 800 @10 - 6 mol/ L(ppm)次氯酸钠溶液在灌装间喷雾20min,目的是尽量减少灌装机周围的杂菌数。
(2)要加强卫生意识a.非主机手禁止进入灌装间。
b.主机手进入灌装间前衣帽必须整洁,双手必须用消毒液浸泡,工作鞋必须踏过浸有消毒液的脚垫。
c.在换纸、换封条处放置消毒液。换包装纸,封条前操作工必需洗手杀菌。因为手上的分泌物是油性的,其中可能含有细菌,用手接触包装纸内表面即带来污染,而此污染由于油性物的覆盖,虽然经过双氧水和热空气杀菌,仍可能会产生杀菌不彻底的情况,从而给产品带来质量问题。品控部应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部。
d.接纸卷时,接合台必须消毒灭菌(可用75%的酒精,但必须控制酒精浓度的准确);包装材料不要接触地面。
e.对剩余纸卷的存放,必须用干净塑料膜包好,以保证下一次继续使用时无污染。
(3)生产过程的监控与检查a.生产前,所用双氧水浓度必须检查,以确保达到规定的浓度要求。
b.每批生产后准确计算双氧水的消耗量,并与设计要求消耗量相比较。耗量太低,达不到应有的杀菌效果;耗量太大,*后蒸发不彻底,在奶中残留量高,使产品带有苦味。
c.每次换纸、换封条时,要详细记录更换时间、包装批号等,以便于事后查找。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压力、水压、气压等重要参数必须详细记录;同时每隔一段时间给产品一个代码,以便内部控制用。
d.生产开始及以后每隔一定的时间,包括每次换纸、换封条时,必须检查包装的密封性,并同时留取检查样品备查。
e.对机器的运行状况,生产中断原因等都要有详细记录。
5产品的微生物检验(1)有目的取样和随机取样在开机、换纸、换封条、中间停机再开机及生产结束前等时刻,出现问题的几率*高。因此,要在这些部位进行有目的的取样,从而判断机器的CIP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员工换纸、换封条时是否造成了污染等。
在生产正常时,每隔一定的时间(据本公司具体情况而定)也要取一定量的产品作为随机取样,从而使样品能尽量反映本批生产的实际情况。
(2)取样量大小根据本公司的机器型号,以往坏包率的大小决定取样量。一般在投产初期,取样量还是要大一点,建议在生产总量的2%(以10t生产量)左右。
随着对机器性能、环境条件等认识的深入,人员操作水平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趋于稳定,这时可考虑逐步减小取样量,降至1% 0. 5%.
这里要提醒的是,刚开始时不要怕取样量太大,并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因为,样品太少是反映不了实际情况的。样品检查没有问题,可实际坏包率很高的情况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