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流设施的投资比例逐年下降,二是多年来仓储业一直是微利行业,仓储租价每平方月平均在12元左右,经营利润很低。还有几十万职工的生计问题,短期内很难形成彻底改造的能力。尽管如此,国有仓储设施要不要改造回答是肯定的,国有仓储设施不但要改造,还要尽快更新、尽快实现技术进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仓储设施虽然在数量和网络上有一定规模,但其质量和功能明显滞后于商品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商品的逐渐丰富和发达,市场对仓储的需求也在看好。不少地方的储运企业除积极对自己的仓储设施改造挖潜外,还租用社会闲散仓库来补充不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生产力提高到一定水平,生产成本在很难降低的情况下,物流过程是**的获利环节,因此称为第三利润的源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认为储运过程是产生价值的过程。这些足以看出仓储业的前途。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机构已经建到中国,如日本的北京太平洋物流有限公司、美国的沃尔玛、英国在南京的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不少国外大财团正在研讨进入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的国内的企业家也看出了仓储业的美好前景。但面对竞争,自己没有实力去改造发展,又得不到我国的政策资金信贷的支持,只得看着别人占去市场,无可奈何。也有一些企业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
国有仓储设施改造的路究竟怎么走改造的路就在脚下,这就是物流配送的路,科技兴业的路,挖潜改造自我发展之路。
**,必须认准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经营之路。
发展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建立新型工商关系,完善我国新的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降低商品费用、提高商品的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已经为配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发展之路。
国有储运、批发企业拥有的大量仓储设施和网络是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基础条件,有着独特的优势。要利用好这些设施和优势,就要从传统的储运、批发中走出来,发展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首先要发展为连锁服务的配送中心,其次是利用仓储设施及经营优势发展为社会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完成包括仓储设施在内的储运、批发企业改造和发展的重要选择。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要尽快实现规模经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发展契机,通过企业的改制、改组以达到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企业的改造。
第二,要以科技来促进和提高仓储设施的改造与技术进步。
商品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仓储设施的现代化,而设施的现代化又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相关。这就决定了我国完成仓储设施的改造要结合国情、企业情,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不贪大求洋脱离实际。
因此,要以发展去改造,建设的标准不能低,更不能停留在修修补补的水平上。科技的投入,首先要研究我国适用的仓储设施及机具。
要发展推广托盘、叉车搬运;要发展立体货架系列;要发展可移动收缩的运输(包括垂直运输)机械;要研制各种不同的自动分拣及配套机具;还要研究发展运用可视屏技术。在管理信息方面:要研究发展以计算机管理的编码体系;完善全国商品配送的信息处理网络。在商品养护方面:要研究推广物理养护技术;仓储环境控制技术;特种商品的特种养护技术。其次,要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或企业,发展建设一批立体仓库,现代化的搬运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此来逐步提高仓储设施的现代科技含量,以科技来促进和推动整个仓储设施的现代化。
第三,要立足于自我改造。
企业的发展要靠自己,仓储企业走自我改造的路子是对的,这是必须提倡和坚持的。仓储设施的改造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企业继续深化改革,要抓好储运企业盘活资产和挖潜改造,要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范围,以优良的服务来赢市场、出效益,要打好企业的经济基础,提高经济实力,增强后劲;要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好企业的仓储设施规划,做到有计划的改造;要大胆开拓,充分利用一切力量,迅速提高我国的仓储设施的科技水平,实现我国物流设施的现代化。
第四,国家要支持国有仓储设施的改造和发展建设。
李岚清副总理多次强调:在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不要另起炉灶,大兴土木。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造指出了基本方针。加快国有仓储设施的改造和利用,这既可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还有利于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造条件,为几十万职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功德无量。因此,一定要给予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目前储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不高,这在客观上为吸收消化引进资金奠定了基础。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党的十五大特别提出了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要支持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企业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善市场机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鼓励竞争,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市场。
可以看出,只要各级政府引导得力,企业抓住机遇,找准位置,措施得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真正的自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