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普通会员

上海隆凯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供应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电话:0512-81638092
  • 邮件:lkcc@qq.com
  • 传真:-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某地区农村缸瓦式储存的检查
新闻中心
某地区农村缸瓦式储存的检查
发布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650        返回列表
 

  在渭北农家里,用缸罐作为生活资料的储藏工具由来已久。它移动方便、实用性高,比起囤、仓、柜、窖这几种仓储方式,缸罐的体积小,大多用来储藏农民常取常用的米、面、醋、豆、油等,所以按缸罐制成的形制可分为面瓦瓮、水缸、。

  1 面瓦瓮面瓦瓮是渭北农村储藏面粉的重要工具,因材料是灰陶,类同于瓦,故当地人也称瓦瓮。

  我在调查中发现,几乎家家都有这种面瓦瓮,平均数量在两个以上,与木柜不相上下。便宜耐用、防虫防潮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户储藏面粉的**,所以做面瓦瓮也成为瓦窑主收入的重要来源。仅我所知,合阳地区就有四个以上的窑。

  据说合阳六伏乡的灵井村有个瓦窑,是那一带**的瓦窑,想必生意一定做得红火。有村民带路,我来到窑主的家中。前阵的霖雨使瓦窑现在倒塌为一片废墟,他的心情很不好。院子里零散得摞了些瓦盆,想必都埋在窑下了。

  这个瓦窑的主人是从河南来的,75 岁了(1929 年生),20 多岁就来到灵井村了。

  “分小户的那会儿生意好做,大概就是八五年至九零年的那段时期。每天做十几个,三块钱一个都卖完了,现在五六块都没人要。谁还要这干啥?釉的又好看又好用。”说完沉默许久,我只好建议他:“可以想办法做成小工艺品,扩大销路。”他急忙摇头问我:“没有本钱谁做么?”然后深吸一口烟说:“淘汰了”

  *后的三个字道出了这个窑的处境,但也不是所有的瓦窑都如此。在韩城党家村里也有个瓦窑,可能由于窑主(李县生)思路灵活,销路较大,生意一直挺火。不过这两个瓦窑的生存状态有个相同点:现在几乎不生产面瓦瓮了,生产的都是一种栽花的瓦盆。

  在渭北地区,面瓦瓮的数量的确已经饱和,只要在没有损毁的情况下农户们是不会轻易再买这种面瓦瓮的。

  2 水缸同样都是容器,缸在形态上与瓮不同。瓮为收口、鼓腹、口小底大,而缸为敞口,腹类似筒型,口大底小,比起面瓮缸深得多,体积大得多。

  说到缸想到的可能更多会是水缸。其实,在渭北地区的农民用缸储藏粮食也很普遍。因为它的容量较小,所以多用于装玉米等杂粮。目前调查发现的有两种:一是带釉的粗瓷大缸,二是水泥缸。

  带釉的粗瓷大缸是渭北地区土生土长的容器,目前农户家中用的都是从澄城和铜川进来的。生意人或是会拉到镇上出售,或是走村串户推销,这些买卖方式也有很久的历史了。这种大缸的胚胎是夹砂粘土制成,壁层很厚,外上一层土釉,外形浑实,有极强的分量感,一只高 90厘米,口径 50 厘米的大缸能装三百斤玉米。相对而言,发展的过程没有大起大落,一直以比较平稳的状态存在着。不过现在很多农户已经不用它储藏粮食了,主要盛放牲畜的饲料,在院子里放的到处都是。也许这也是一种趋势吧。

  水泥缸和水泥柜一样,在农家的使用过程中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如果说水泥柜是在木柜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水泥缸便是依据粗瓷大缸制成的。20 世纪 70 年代,只要有盖房剩余的水泥,农户都要拿来做个水泥柜或水泥缸。

  水泥缸的做法:比照大缸的尺寸做出泥模子,倒砌置于地面,先抹一层一公分厚的水泥,然后用铁丝于未干的水泥上绕六圈,一般是十五公分一圈。然后再抹第二层水泥,这一层要略厚些,厚度约二公分。待七天干后,便把倒扣于地面的水泥缸翻过来,从中掏出泥便好了。因为缸体是圆的,做起来要求更高,所以成品很少、利用率并不高。

  3①*早是用主编而成,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已见不到那种质地的仓储器了。走进渭北农家的厨房,见到*多的用来盛液体食品的容器就是了。在考察中我发现了两种比较常用的DDD醋和油。

  在渭北农村醋因窝醋而得名。农户家中凡种植柿子或苹果,都会用这些果子和醋来窝醋。

  渭北的农民使用*多的柿子醋。在农民看来,窝柿子醋不仅比从外边买的醋便宜,而且味道更浓郁。把柿子摘栽些放入醋内,便开始了周期半年的窝醋过程。农户窝醋的方法很简单,只需把柿子放软、倒入醋、盖紧盖子后用塑料布包住口便可以了。半年后揭开盖子,醋就发酵窝成了。当农民讲起柿子醋来,都赞不绝口:“太好吃了”

  还有些农户爱窝苹果醋。农民们把苹果洗干净、煮软、放凉、倒入醋,剩余的步骤与窝柿子醋相同。这种醋是因苹果大量种植而兴起的,果子在采收时受伤就影响了味道和美观,扔掉又太可惜了,方才选用苹果窝醋。

  其实这两种醋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农民节约的习惯没有改变。油是农民用来贮油的容器,和粗瓷大缸、醋一样户户都有。与城市人吃的油不同,渭北的农民主要吃花生油和菜籽油。一般农民无需购买,只是把自家种的花生和油籽拿到油铺,按轧成油的斤数计,付加工费。若是自己家没有这些产品便干脆拿着油到油铺去打些。

  除过传统的油,现在渭北农户家里使用一种塑料筒来打油。据说,都是这几年从西安贩运来的。这种塑料筒比起老式的粗瓷油轻便许多,容量更大,是机器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也很便宜。目前它还并没有完全被推广,许多传统的农户还未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流的扩大,油的地位会不会被代替,就不得而知了。

  4 结论“种类不一,质地各异,大小变换的粮食等生活资料储藏方式,像活化石,也像河岸石壁上的水文标志,从一个侧面记录着农村各家族的农耕生活史,或丰裕或贫苦。”

  从调查结果来看,缸罐式仓储在渭北农村仍是一种传统。只要农耕生活的结构没有改变,这种仓储传统还会延续,即使在农村完全现代化以后。但在这种漫长的延续中,一些传统的储藏工具与当代农民生活已产生了隔膜,从而被替代了。代替它们的不是另一种新的手工业制品,而是大工业机械化的一次性成品。这些储藏工具以其便宜实用方便的特点逐渐征服着一个农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