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应紧张将会长期存在。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粮食一旦短缺,将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以保证粮食安全。粮食仓储设施是粮食储备的重要容器,搞好仓储设施建设,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前,存粮多使用简易仓房、露天存放,粮食保管效果差、霉变率高。自此之后,经过机械化粮库项目、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三批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建设,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以来建设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以及2000-2002年的专项设施建设项目全国共建设粮库项目2 301个,投入资金402.2亿元,建设仓容572.4亿公斤。此期间的仓储设施建设,能够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广使用新技术、新仓型、新设备,大幅改变了以往低水平储粮的落后状况,为提高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建设,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信息系统、技术装备、自动化控制和适用的储存仓型,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仓型、物流和管理的雏形,为中国粮食储备设施建设奠定了好的基础。到2007年,全国总仓容中约80%的仓房可以实现散装储存;浅圆仓、立筒仓等便于散粮装卸周转的仓容已经达到3 410.7万吨,占有效仓容的11.9%;平房仓的整体质量也显著提高,仓房的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改善,仓房完好率达到90%以上。
2仓储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尽管中国仓储设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现有仓储设施与粮食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2.1需大修、待报废的仓容比例偏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全国待报废和大修仓容为3 200万吨,约占总仓容的10%;1998年以前建设的仓容约15 000万吨,占总仓容的55%。上述数据表明,尽管中国总仓容达到了3.2亿吨,但是其质量和水平与粮食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以5?
12地震灾害为例,那些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粮仓大部丧失储粮功能,部分存粮直接丧失使用价值,仅绵阳一市仓容严重破坏约42万吨,中等破坏和简单损坏约10万吨。
2.2现有仓储设施布局、仓型不合理现有存储设施绝大部分集中在产区,销区存储设施匮乏。如河南集中了全国近10%的仓容,而**粮食消费大省广东的仓容仅有近千万吨,占全国仓容总量的3%。同时,平房仓和楼房仓比例过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强的圆筒仓型匮乏。并且主销区一些重要港口、铁路站段和大型储备粮库粮食中转设施不足,粮食快速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散粮运输工具发展落后,在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北粮南运困难,到港、到站难以接卸,影响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
2.3仓储设备工作效率不高、粮食破碎率高、储粮能耗较大粮食流通以包粮运输方式为主,成本高、损耗大。目前国家粮库配置了散装设施多,而省级以下储备库散粮存放比重小,包粮存储费用较大,全国性的粮食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同时,由于收购、烘干、入库、发放各环节的机械作业水平不高,粮食破碎率较大。谷冷等机械通风设备使用,虽能够降低粮堆温度,但是能耗过大,在仓储领域使用并不广泛。
2.4粮食仓储技术创新不足、储粮基础理论研究匮乏粮食管理体制的弱化,使得粮食行业科技投入一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国家专业的粮食科技研究机构和相应的科研经费都大大低于同行业的数量和水平。近10年来,粮食仓储技术从未获得过***的科技进步奖项。而那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研究人员又多从事于粮食机械、仓房设计、工艺设备生产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对于粮食仓储做系统性研究的少之又少。
3未来仓储设施建设要求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因此,未来一个时期的粮食仓储建设工作还需从物质形态、技术层面和思想意识多个方面入手。
3.1物质形态3.1.1新增一批仓储设施国家要求各省市应按照“销区6个月、产区3个月”的标准建立储备基础,还有部分省、市的储备仓容没有达到要求;《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粮食生产未来增加400亿公斤,所确定主要粮食产区必须增加相应仓容;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在关内内陆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建设容500万吨,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主销区的沿海港口城市节点,建设仓容500万吨”;现有仓房设备由于老化而逐渐丧失使用功能,这一部分仓容容量的补充。以上4个因素要求新增一批仓储设施。
3.1.2注重农户储粮能力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在家庭储粮数量较多的农户建设(改造)标准化小型粮仓、配置新型储粮装具,推荐推广一批通用图籍,根据区域不同在农村家庭庭院住宅中设置简易的新型储粮房屋,或者半地下储粮房屋,*大幅度提高储粮效果。研究自动、半自动的接卸装置,转化从农户到收纳库的粮食物流形态。
3.1.3维修改造现有仓容对现有旧仓房进行维修改造,一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的可用的老仓房和简易仓等进行维修和技术改造;二是对1998年前后所建粮仓进行技术更新,保持并提高现有的收储能力,增加其储粮安全性能,配置适合于散粮储存、装卸的设备。
3.2技术水平3.2.1适应国家节能节地要求仓储设施建设和上个世纪相比,建设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上个世纪各项目基本都是按照0.5亿公斤13.33公顷土地的标准划拨土地。按照国务院紧守2020年前1.8亿公顷耕地红线要求的前提下,未来的仓储设施建设必须向高空发展、向地下发展,依托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建设单仓(筒)储粮1万~3万吨以上规模的新仓型,以满足节能、节地、节材的要求。如利用特定地形地貌场地的特殊仓型,具有常年自然低温、低湿和密闭缺氧效应超大型地下仓,能够不用化学防护剂和防治剂对小麦进行保质、保鲜、保水,抑制虫霉生长,安全储存。
3.2.2大力提高储粮品质标准受传统的储粮结构形式的影响,保管粮食大多使用环流熏蒸的方法,磷化氢等剧毒物质的使用既危害保粮人员安全,且严重污染环境,并会在粮食中形成微量残留。这要求粮食储藏结构进行重大更新,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研究粮仓保温隔热技术、密闭技术、杀虫灭菌技术、粮情检测技术,形成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储粮综合技术措施。
3.2.3重点发展“四散”作业能力未来一个时期内,应大力优化粮食仓储设施的区域布局,建设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粮食物流中心,适应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要求。利用部分企业退城进郊的机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受企业经营规模和粮食品质差异,在推行四散化的同时,更加重视集装箱运输散粮的实现,因此,储备仓库中更应重视配套设备更新,强化此类设备的配置与安装。
4仓储设施建设的保证手段目前,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上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中国仓容已经够用,不需要再投入更多的仓储建设力量;二是认为粮食储备工作意义逐渐弱化,粮食储备形同“鸡肋”;三是认为保证储备粮能用即可,不需技术创新。为做好下一阶段的粮食仓储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保证储备体系建设成功。
4.1政府统一规划作为中央政府来说,搞好未来5年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规划,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来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年度仓房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杨海鹰等:中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粮油工程LIANG YOU GONG CHENG《》杂志欢迎赐稿欢迎惠刊广告欢迎订阅保证维修资金高效、集中使用。防止发生仓储设施领域建设的大起大落,年度间投资差异过大,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搞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县、市、省、国家4级规划有效衔接,突出重点,防止重复。建议新建规模以上仓库应处于粮食产业园区或重要的粮食物流节点,加工企业建仓应根据企业生产需要,不宜为了获得储备或参与托市收购而盲目建仓。维修改造应以基层收购量集中、储存量大和交通便利的收纳库为主,远离粮产区或种植结构向非粮产业调整的地区不宜再建新库,也不作为维修重点。
4.2强化基础研究粮食具有自呼吸效应、发热效应,其储存又必须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且必须保持散体状态以达到规模化“四散”作业要求。因此粮食储仓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与其他行业的水泥筒仓、煤铁矿石仓研究理论无法相互替代。同时,粮食储仓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需承载巨大的具有生命的动静荷载和散体物料侧压力等,应深入系统研究粮食-结构-基础-抗震-减灾-环保-节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目前,国内的粮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粮食仓储设施研究上力度还应加大,应把粮食仓储与粮食安全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不断提高粮食仓储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
企业要努力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特别是大型骨干粮食仓储企业要发挥粮食科技进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建立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良好合作机制,把企业建设成为科技进步的基础平台。
4.3重视应用推广粮食科研院所要加强粮食仓储基础参数和粮食储藏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为粮食储藏技术创新提供支撑。要加大粮食储存品质控制、节能降耗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绿色环保杀虫技术、气调储粮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复合研究,力争有所突破,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要积极推动成品粮储藏保管技术、控温储粮技术、密闭储粮技术、节能通风技术、就仓干燥技术、散粮装卸运输技术、防破碎技术等先进实用储粮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国家设立相应的建设推广平台,对于应用新技术给予资金支持或者税收减免,以增加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确保流通领域中的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
5结束语仓储工作是粮食流通环节的基础性工作。目前,中国粮食仓储设施基本满足粮食流通需要,但在地区分布、技术装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强化粮食仓储建设工作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十分重大。粮食仓储工作要围绕粮食质量安全,从数量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常规储粮向绿色储粮转变;确保库存粮食安全,降低粮食损耗,严格控制粮食的储存品质,减少粮食储存费用。这新时期粮食仓储领域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各类研究机构、各类企业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一项长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