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仓库建设和管理、粮食储藏和质量控制的粮食仓储业是粮食流通的重要环节,粮食仓储科技队伍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十分明显,在保障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我国粮食仓储科技队伍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粮食仓储科技队伍建设,用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应用引领粮食仓储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粮食仓储科学技术队伍现状(一)专业技术队伍现状粮食仓储专业技术队伍主要包括粮食科学研究院(所)、粮食类院校和粮食仓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原商业部所属北京、成都、郑州、西安等六个粮食科学研究院(所)是具有粮食仓储学科优势的粮食科研院(所)。“十五”期间除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仍为国家粮食局直属,改制为公益性研究院外,其余五个已经进行企业化转制。
通过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粮食科研院(所)组织结构和学科设置得到调整,面向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开发与生产结合更加紧密,承担重大粮食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提升了行业和企业的仓储技术水平。郑州(河南工业大学)、武汉(武汉工业学院)、南京(南京财经大学)三所原粮食类高等院校,通过省部共建、调整合并,粮食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科队伍得到加强。省级粮食科研机构基本完成了转制工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在促进地方粮食仓储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等六个原商业部所属粮食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900人,其中高级职务270人。
郑州等三所原粮食类高等院校,粮食学科专业教师17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00人,博士、硕士占教师人数的70%以上。原部属粮食科研院(所)、粮食类高等院校和各省(市、区)75个粮食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仓储企业粮食科技队伍,总人数近10,000人,这是我国粮食仓储科技研发、推广、应用,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的重要力量。全国与粮食仓储学科相关的农业院校、科学研究和设计院(所),也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或涉及粮食仓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推广工作。
上世纪末各省均有一到两所粮食中等专业学校从事粮食专业技术人材的培养,现在虽有的更名、有的合并、有的改变了和粮食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然而粮食储藏仍是这些学校的传统专业,并且有一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专业队伍,这些学校在服务当地粮食安全存储中发挥着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推广作用。
由于社会和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的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科技投入和技术储备不足,科技人员的条件和待遇不高,人才的引进、使用尚须规范,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尤其是粮食科研院(所)和仓储企业科技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既懂科技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粮食仓储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职工队伍现状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仓储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也已全部转入民营化,经营和效益差的将逐步退出市场,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粮食仓储企业尤其是县市以下的企业面临着改制、兼并整合和人员分流问题,所以全国粮食仓储从业人员有所减少。上世纪末,为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国家建立了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其业务涉及粮油收储、运销、加工和内外贸易,形成了较完善的粮食流通和仓储体系。本世纪初,为了加强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组建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通过从新建、扩建项目中上收一批直属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28个分公司、布局在全国30个省区的251个直属库的垂直储备粮管理体系。这两个集团公司是经营粮食仓储业务*大的国有企业。据统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仓储职工队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50%,地方仓储企业职工队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30%,但经过仓储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的远低于这个比例,所以全国粮食仓储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结构及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仓储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不能很好的使用、操作和维护。
(三)人才培养和职工教育培训全国三所粮食类院校粮食学科和专业,每年培养粮食仓储本科专业毕业生100多人,硕士研究生数十人,国家和地方农业、轻工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藏与加工专业的毕业生也有部分在粮食仓储行业就业,全国每个省均有粮食中等专业学校,按地方需求培养一定数量的中等粮食仓储技术人员,补充粮食仓储队伍。粮食类高等院校和各省粮食中等专业学校也开展了粮食仓储专业脱产、函授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2002年国家粮食局组建成立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局联合颁布粮油保管员等七个粮食行业国家职业标准,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在全国首批建立了41个粮食行业特有职业(工种)培训基地,开展了粮食行业特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初步形成粮食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储粮专业技术应用的要求。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是促进粮食仓储行业发展的人才保证随着国家提出本世纪初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粮食仓储科技要达到保质、安全、效益,实现仓储现代化,必须把仓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
粮食仓储科技队伍的建设,一是需要高层次创新研发型人才,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新技术;二是需要懂技术、会应用的技术推广和实际操作队伍。这就必须既抓现有队伍建设,又抓后备队伍培养,通过多渠道建设适应现代粮食科技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粮食仓储科技和职工队伍。
(一)现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粮食仓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学历层次,是实现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的现实力量。粮食院校具有粮食行业特色和优势学科,上世纪末相继划转地方和中央共建,院校名称和学科专业已发生很大变化,但粮食类相关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人才聚集,学科基础雄厚,仍然是我国粮食仓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科研基地和技术支撑。高等院校粮食学科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面向粮食产业进行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研究,对外开展科技开发、技术转移和技术咨询服务,从事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继续发挥培养人才、服务行业的功能。
粮食科研院(所)具有科学技术的资源和优势,科研院所要不断优化粮食科技结构,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和学缘结构,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科技运行机制,建立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的环境,调动科技人员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围绕行业和市场需要,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为提高科技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供组织和运行机制保证。
企业将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大型粮食仓储企业在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预算、销售利润中应列出或提取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用于科技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中小型企业,也要重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以一定经费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科技研发和转化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科技队伍。
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非学历教育为主,脱产、函授、自学、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多渠道并举,开展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认证、适应性培训、提高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要突出实用性、技能性,提高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和业务技术水平,建设学习型团队和企业文化,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后备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力度,力争粮食仓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突破,加快培养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发队伍。
粮食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中等技工学校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倡导“订单式”培养粮食仓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行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充实粮食仓储队伍。
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努力把优秀科研人才吸引和聚集到粮食科技实践中来,为推动粮食仓储科技进步和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及技术交流,同世界粮农组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科研机构、相关大学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了解国际粮食仓储科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前瞻性进展,加强人员交流和专项培训,使粮食仓储科技人员跟踪世界前沿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仓储科技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