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节能减排考核问责机制。企业是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粮油仓储企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特点与实际,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编制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粮油仓储节能减排目标,规划和实施细则,并作为领导政绩及员工业绩考评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制订和不断完善仓储节能减排岗位责任制,把节能减排的责任,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和人头,把节能减排的措施及技术规范具体细化到整个工作流程和每道工序。对节能减排任务完成不达标,业绩平平,甚至不作为者进行责任追问,并对其实行岗位调换或末位淘汰等责任追究。
2.建立节能减排投入保障机制。节能减排既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又能节省费用支出,大幅降低仓储成本,是提高企业两个效益,提升行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提留,把粮食仓储节能减排的必要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应设立节能减排基金,并加强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要克服单纯依赖国家投入的观念,单纯重视大投入的观念,单纯追求高科技的观念。克服短期行为,不吹"一阵风",不搞临时突击。牢固地树立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持续运作的粮油仓储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理念,做一个对民族对人类负责任的粮食企业。以此形成粮油仓储节能减排的良性循环,使粮油仓储节能减排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3.建立节能减排的激励制约机制。对节能减排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成效显着,贡献突出的要实行重奖;对弄虚作假,耗资作秀,浪费资源的相关领导,应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令其述职述责限期整改,岗位调离,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行政处罚;对因严重失职渎职导致重大环境污染,或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员及领导,要坚决依法严惩。
二,创新思维扎实推进
(一)发扬传统节能增效粮油仓储企业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光大"艰苦创业勤俭办库","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等优良传统。恢复与倡导积极开展"双增双节",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技术练兵,技术竞赛等活动。把发扬优良传统,创建资源节约型粮油仓储企业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大力促进粮油仓储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群众化,使之得到深入持久地开展。
1.勤俭节约夯实节能减排基础。粮油仓储职工要坚持自己动手,采用扦,嵌,刮,抹,刷等传统方法,维护修补储粮仓房,使其常年保持完好化,无缝化,整洁化。自己动手维修维护仓储设备设施,使其常年保持良好性能,杜绝跑冒滴漏。自己动手严格做好仓储环境的清洁卫生,消毒灭菌工作。不断强化储粮仓房的保温,隔热,气密,防潮,防虫霉感染等性能,以利大幅降低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降温排湿,熏蒸杀虫,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能源消耗,以及有毒气体的排放。
2.推广应用节能减排设备与技术。如:谷物干燥*好选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机器,以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库区及仓内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LED新型光源照明,可降低能耗和灯泡的发热量,以求达到节能节支及消防安全的目的;大力普及粮油"四散化"(散储,散装,散运,散卸)运输,以利提高粮油运输效率,节省粮油运输包装,器材,设备,能源及人力消耗及运输成本。如此等等。
3.优化库区打造节能型仓储环境。目前粮库的库区绿化,一般大多以装饰美化效果为主,或栽花种草,或栽植一些植株矮小的树木。建议在粮仓四周及库区周围(距仓房2m左右),补栽并合理密植一些高大乔木。这样既可绿化美化库区,又能起到遮阴避日降低仓温粮温,净化库区空气优化局部生态,减少储粮害虫,霉菌感染滋生,延缓粮食陈化,降低能源消耗和仓储费用的作用。
只要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激发大家粮食问题研究2010.438节能减排的创新热情,将仓储节能减排工作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长计议,持之以恒,代代相传,必定收到"滴水汇成川"之功效。
(二)源头抓起利民利企近年来由于粮油购销市场竞争激烈,粮食收购质量较难控制。尤其是水份杂质大幅超标的现象较为突出。粮食入库后,企业一般都要对水分严重超标的粮食,采用谷物烘干机进行干燥降水处理。以DHG-4型谷物干燥机为例:平均降水幅度3~5%,产量4t/h,电热式装机容量40kw/h;煤热式耗煤73kg/h+耗电6.5kw/h;油热式耗煤油或柴油17.5L/h+耗电6.5kw/h.再加上热粮降温,被处理粮食库区内短途搬运装卸产生的费用,水份减量损失等,粗略估算其有形损耗则达到0.04~0.06元/kg,如果算上粮食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高温所导致的质量快速衰减,其总的损失损耗则更高。对水分临界或超标幅度不大,以及局部水分偏高的粮食,则一般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进行降水降温处理:一幢设计容量2500t的普通高大房式仓,安装四台功率为4~5kw/h仓用离心风机,总装机容量达16~20kw/h.试想,如果我们正确地处理好了仓储企业与农户,粮油质量与价格的辩证关系,主动地把粮油仓储节能减排工作从粮食生产的源头抓起,积极指导和协助广大农户做好粮食的正确收割,脱粒,整晒以及科学储存工作,有效避免或降低粮食在生产环节和农户家中,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生虫,生霉,变质,霉烂,污染,鼠雀等危害所带来的损失损耗。把仓储企业用于处理高水杂粮食的这部分白白耗掉的可贵资源,折算成等值金额直接让利给种粮农民,真正体现依质论价尤其是优质优价,培育和激发广大农户种优质粮,自愿通过整理出售干净饱满符合国家粮油质量卫生标准的粮食,以此追求利好回报的积极性和高涨热情。从而构建起粮油仓储节能降耗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物质(干净饱满,无虫霉侵染的粮食)基础,以及广大民众的粮食质量意识和节能减排降耗意识。彻底扭转当前粮油收购市场的劣质竞争局面,由仓储企业采用机械设备集中处理收购入库的高水杂粮食,转变或回归为千万家农户采用传统的手工和物理等绿色方式分散处理。那么,我们挽回的就不仅仅是每斤粮食几分钱的损失损耗,更重要的是一个粮库每年可节约成千上万kw的电能或相当能量的燃煤或燃油消耗及资源浪费!力求大大降低粮食在仓储环节用于清理,干燥,杀虫灭菌所带来的大量能源消耗,储粮损失损耗,仓储成本和有毒气体的排放。
(三)创新理念优化仓建
1.积极研发节能型仓库。国家应借鉴和优选国内外一些仓储节能减排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成熟经验与成功案例,结合我国国情和粮油仓储实际,制定"粮油仓库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统一组织研发既高效低耗又经济实用的新型粮仓,粮库和仓储设施设备,为粮油仓储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发展打基础创条件。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利用地温资源。一是应继续巩固和发展地下仓,山洞仓,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一些大中城市的地下空防设施,平战结合改造成地下粮仓。利用地下与地面的温差,使储粮常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低温度环境中。以利于储粮在低能耗或超低能耗条件下,稳定品质,延缓陈化,尤其是储粮安全度夏。二是在地下一定深处,埋设回型密封管道作为"空气冷却器",管道两端通向地上粮仓(亦可与仓内原机械通风管网连接),组成气体密封循环回路。
利用夏季地下温度低于地上的明显温差,来对粮堆内的气体进行自然(微气流)交换,必要时可采用低功率排气扇辅助气体循环,实现自然低温储粮的目的。
3.革新粮仓的布置模式。借鉴我国五六十年代"囤套囤"储粮防治的原理,设计建造组合式储粮仓房。设想一:"两竖夹两横"式组合,可将四幢仓房组经营管理粮食问题研究2010.439合为一体。两边竖着摆放的仓各自的后墙,与两幢横着摆放的仓房各自的后墙和垛墙,共八扇墙体互为相邻,可互为共用,互为作用。在设计建造时,将相邻的原八扇墙体合并建造为三扇共用墙体。对位于组合体四周的墙体,由于直接与大气空间接触,应对其墙体的空心夹层内填充隔热保温材料,以减弱气温对仓温粮温的影响。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四幢仓房都彼此互为相邻仓房隔热,保温,气密等性能的强化层,在不新增能耗的前提下,可明显增强各仓的隔热,保温,气密等性能。二是与目前的间隔式分布相比较,可减少50%相邻墙体的建造,估计可降低建仓成本20%左右。三是如果储粮在四幢仓房之间转仓时,可开启共用墙体上部的门洞进行输送,能有效节省粮食输送及短途搬运等机械设备的能耗与费用开支。设想二:"横向连接"式组合。将几幢仓房横向连接建造为一排仓,纵向等距离间隔,视其库区面积条件,确定设计建造几排仓。
粮食问题研究2010.440子"存粮等),全国十三亿人口人均存粮10公斤,就可达到1300万吨(实际远远不止)的民间粮食储备存量。而自然灾害则总是局部发生的,且相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无论是受灾人口或是受灾面积,其所占比重都甚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条件下所独具的优越性,也是其它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比拟和不可能办到的。中央及地方储备粮油存量规模过于宠大,实属没有必要,确实值得认真研究。二是粮食储备主要是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基本粮食供给。至于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功能,政府可运用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发挥行政手段,予以干预加以调控。国家在制定储备粮油存量规模计划时,应根据国际国内粮食生产,消费形势及发展趋势,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与概率,以及历史经验等诸多情况的综合分析预测,适时灵活地调增或调减粮食储备库存规模。三是粮油储备不应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提高粮油消费水平的需求。国家应考虑大幅减少食用植物油的储备,介于目前广大农村50%以上的农户和90%以上的乡镇村社都具有小型大米,面粉等加工机具及加工网点,县级及以上城市均己具备一定规模产能的米,面及粮油食品加工业。建议取消成品粮油,精品粮油及小包装粮油等"三高"(高成本,高能耗,高资源浪费)政府粮油储备,这一块则让纯市场来担当与运作。切实做到储备粮油备战,备荒,备灾,既有备无患又有的放矢,以利降耗节支。
3.调整创新储备粮油管理模式,节支增效。
目前储备粮油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纯指令性和纯政府行为。很有必要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革新。
一是改储备粮油轮换"均衡轮换制"为"适时轮换制",变储备粮油轮换"处理(降价抛售不宜储粮,或面向有购买资质的饲料,酒精生产企业,拍卖陈化粮)式"为"经营式".即:把适时轮换,确保储备粮油质量的责任法定为承储企业,而不是国家。由企业在报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自主根据品质变化情况,在储粮品质还未达到不宜储指标前,认真把握市场机遇适时轮出轮入,把储备粮油的轮换融入企业的正常粮油经营业务,灵活开展粮油购销,确保储备粮油在承储期间及轮出上市时,品质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卫生标准。使储备粮油在企业经营中得到轮换,企业在储备粮油轮换中搞活经营,储备粮油在轮换中获得增值。二是改目前储备粮油由各省(市,区),市,县分级储备,分散管理,为国家统一按几大粮食主产区域,确点建库集中管理。实行全国一盘棋,经费共担,资源共享,即:经费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按比例分摊,粮权交由中央统一调控和调度。以求解决目前我国储备粮油库点分散,性质多样,管理多头,机构重叠,业务交错,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储备,虚储空轮,增大内耗,浪费资源能源财源等弊端。三是严格监督检查社会粮食必要存量。无论专业粮食储备库还是基层粮食改制企业以及社会粮食经营者,均应承担《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关于"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必须保持必要的库存量"的法定义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责任。对于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哄抬粮价,人为制造或加重粮油供求紧张,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粮食行政执法,确保《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粮食经营者和广大农户储粮"蓄水库"的巨大潜能。以达到充实储备粮油存量,确保粮食安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节能降耗,节支增效,搞活企业,科学发展粮食经济的目的。